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2009-07-02张学青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张学青

哥白尼对地心说的质疑诞生了日心说,牛顿对苹果落地的质疑发现了万有引力。所以,很多事例说明:质疑是思考的方法,是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教会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有以下体会。

一、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质疑的环境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以质疑开始的,常有疑问,才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可见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同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谋求问题的根源,也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对课堂要精心设计,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有意制造悬念,启发学生质疑欲望和兴趣。其次,教师要创造浓厚的课堂质疑环境。如:用生动、准确、幽默、风趣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相应情感;以微笑、点头、专心听学生说来面对学生;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交流,对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个性以及观点都要尊重。最后,对学生质疑的问题,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教师加以肯定、赞扬、引导,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敢问精神,树立质疑信心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学则须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只要学生敢于质疑,老师就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因为有不少同学缺乏主动性,尤其是中差生,他们大多会想:“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的问题会不会太肤浅,同学们会讥笑我吗?”因此,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幼稚,甚至离题万里,也不要简单否定,而须给予肯定、启发、引导,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充分给予质疑的机会。这样,他们的顾虑消除了,也能大胆地去说、去问、去辩。学生的积极性高了,自信心强了,学习就会更轻松、愉快。

如我在教学《盘古开天辟地》时有一位后进生曾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当时万事万物皆无,那盘古手中的斧子从何而来?”像这样的质疑,看似钻牛角尖,却表明学生读书时也开动了脑筋。我在处理时没有武断地给予否定,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保护了这一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全班学生质疑的勇气,树立了他们质疑的信心。

三、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能力

对学生来说,质疑作为学习方法之一,只有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系统,才会形成学习能力。因为许多学生往往不知如何质疑,所以引导学生质疑至关重要。

首先,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在预习每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作者,以及文章中的字、句、段、篇等方面提出问题;采用圈、点、划、批等方法勾出疑难,或采用笔记形式记下疑问,待下一步讨论、排疑。

其次,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引疑。课堂教学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它应该成为学生阅读、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讨论、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精心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入问题之中。

再次,引导学生扩散质疑范围。一个善于学习的人,疑问将贯穿其学习的全过程,而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能使学生将其疑提出并加以解决,长久下去学生质疑兴趣会大大降低。因此,不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讨论解决,也可以在课后作业中质疑,课外活动中质疑;不仅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向家长、朋友质疑;不仅可以对语文所学的内容质疑,而且还可以对相关学科质疑。

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质疑的前提,质疑又促进兴趣的培养。激发兴趣须从微观入手,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古诗教学中,因古诗距离现在久远,兼之“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如写作指导,我不是讲解概念、原理,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春游、参观访问等。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么传授语文知识的课堂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永驻。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议论文时,我让学生举办辩论会,结合辩论让学生领悟关于议论文的一些知识,体会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何反驳对方论点。学生热情很高,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初一时,学生们刚接触文言文,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排课本剧,表演课文中的故事,如《扁鹊见蔡桓公》、《狼》等。学生们很感兴趣,对文言文的畏惧感消失了,受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五、加强情感渗透,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良好的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我在教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引用了他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没想到诗中的名句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两句诗,特别是诗中的“风流人物”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学们在讨论中很快地悟出了它在课文中的作用。利用情感因素,建立成功的情景。要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必须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语文教学将会有很大的发展。讲课时,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对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沟通创造有利条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卢王庄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可能是方法不对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