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作文教学之路

2009-07-02王秀蕊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成功阅读生活

王秀蕊

摘要:写作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知识、全面文化素养及个人综合素质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搞好初中的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 生活 阅读 成功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感受到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写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作文的有序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我进行了作文教学的探索:

一、兴趣——学生写作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就需要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我们应力图使自己的课堂少一些刻板的说教,少一些机械的灌输,少一些标准答案;多一些语言的诙谐,多一些自主的探究,多一点多元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成为青春的课堂,成为学生抒情达意的舞台。激发学生固有的定式课堂、定式教师,就会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语文学习的激情。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呢?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学生周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报》、《读者》、《时文选粹》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二、走向生活,感知生活,获得习作源泉

理论联系实际是广大民众所喜爱的哲学观点,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喜爱呢?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不能写作。要知道,一走出教室,学生们就走进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他们是会看、会动、会想的精灵。但是,有了生活未必就能写作。因为写进文章里的生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而是经过作者感知化了的生活,是经过作者体验过的生活,它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受体验情感等。文艺理论家孙绍振曾经说过,作为学生作文写作对象的生活“不是你所见的一切对象,而是被你的心灵同化了的、成为你心灵的一部分的,和那些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学生写作文)与其说贴近生活,还不如说,贴近自我,……贴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换言之,只有生活被感知化了,才可能成为写作的对象。

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感知生活,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学生只有把目光投向生活,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才能不断撞击其心灵,其心灵深处才能不断溅起色彩斑斓的火花,火花中有爱有恨、有喜有悲、有怜悯有同情。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书报、影视中看到的东西常思考、常体会;引导学生常写生活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感受与体会;引导学生常写读书笔记或是影视的观后感,表达自己的心得与感悟。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学会用手中的笔去抒写目之所阅、足之所至、手之所及、心之所得,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不断提高感知生活的能力。

三、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扩展学生视野

阅读是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熟悉民族语言并加以吸收积累的主要途径。巴金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说:“现在,有二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仔细研究过,但可以使我明白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巴金的话正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厚积方能薄发。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领域就越广阔,写作就越灵活,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创造出生动、形象而又有美感的语句来。我们要有计划的开展读书活动。有两种策略:一是泛读。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把自身的写作能力习得经验总结为“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要求学生泛读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这是一种量的扩大,容的扩展。可以让学生广泛的涉猎课外的书报杂志等。可以让每个同学订阅一份报纸,有条件的可以剪报。二是精读。老师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同时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写作,把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句子尽可能的用到写作之中去,使语言积累越来越丰厚,从而促进学生阅读写作的质的方面的提升。

四、教师下水作文,学生体验竞争之快乐

老师的熏染有着无比巨大的影响力。一个好学的老师,一个学科素养高的教师,他本身就是一本好书,让学生百读不厌。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对老师进行品读的过程。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善读善做,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如果我们能亲自给学生写范文,就会体验到作文的不易,体味到作文的甘苦,同时能发觉作文中我们应当怎样去指导学生更好的写作。教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一个鲜活的例子,从而促进教师指导水平的提高。这样既提高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学生心中还会涌起羡慕之情,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进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与教师一比高下。

五、合作交流,不断提高

“ 合作”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我特别重视动笔之前的孕育准备阶段。提前公布作文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早作准备,积累写作材料。在作文课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前观察阅读感受尽情地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在这里,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自由地说,生与师、生与生的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选择,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闭门造车,实现了优势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遨游,从而激发创新潜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六、体验成功,枝枝红杏出墙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劳作,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了一个档次,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幸福,更乐于练笔。

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县留守营张各庄中学

猜你喜欢

成功阅读生活
谈中学生的人生成功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