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

2009-07-02李艳波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李艳波

摘 要:初中计算机课已改名为信息技术课,被国家列入必修课教学计划,并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因本学科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性质,其教学方法也应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我将围绕如何使中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科素质,归纳性地阐述了几种关于教学法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初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来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信息技术教学在教学方法谈一些看法。

一、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七年级以前都没动过计算机。因此,为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我曾对本校七年级学生作了一次关于“七年级(以前)计算机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基础相差较大。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们应对症下药:

首先,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不绝于耳。

其次,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结果,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情况。

(二)严格地进行基本训练

根据《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的要求,在中学阶段应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

这是本学科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学生具备了这个基础,就能获得计算机学科方面良好的主体结构,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为此就要进行严格的基本训练,例如在指法训练上,我首先对指法练习软件进行了精心挑选。挑选的标准有两个:1.要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指法习惯;2、界面要活泼有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法应用心得

(一)比喻教学法

对于刚开始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甚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效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深厚兴趣。我经常采用提问的方式,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比如指法、鼠标的使用,如果教师只叙述,不演示,他们很难领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先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接下去就让学生作相应的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所以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上机实践,必须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结束语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此文讲了几点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作者单位: 河北省香河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