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9-07-02徐淑红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证法数学知识数学

徐淑红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它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生获得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心理生活最重要的动力。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激发学生对数学本身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性的根本所在。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否 则就会感到是一种负担。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例如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打折销售问题,我们去商场购物时,商家为达到促销的目的常采用打折方式销售,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经行市场调查,收集自己身边的实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析、讨论、合作交流,并归纳出“打折销售”中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就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由游戏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好像一场戏剧的序幕,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其最佳的学习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文开头中,要设置问题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的交互作用下,产生一种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出现“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状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头课意在达到引起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由游戏引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通过游戏,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探索、思考的过程中,同时也营造了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进行数学思考。

三、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接触培养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强教学容量,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数学。

四、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正方体的截面的时候更是如此,我们可以用苹果、萝卜、橡皮泥进行切割,来观察截面的形状,便于学生观察。

五、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悬念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时时使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收获。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中,可以用演示法引导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然后接着问:“能否证明你们得到的结论呢?并且证明的方法至少有三种。”同学们都很惊讶,并由此产生疑问,议论纷纷,而且拿起笔进行证明,经过大家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出如下几种证法,并且都能够积极举手回答。

证法一,如图1,延长ba到点e,过点a作ad∥bc

∴∠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ac+∠1+∠2=180°(平角定义)

∴∠bac+∠b+∠c=180°

证法二,如图2,过点a作de∥bc

∴∠1=∠b,∠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ac+∠1+∠2=180°(平角定义)

∴∠bac+∠b+∠c=180°

证法三,如图3,延长bc到点d,在△abc的外部以ca为一边,ce为另一边画∠1=∠a

∴ce∥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2(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b+∠1+∠2=180°(平角定义)

∴∠a+∠b+∠acb=180°

在证明时学生们都很积极,争先恐后地回答,对于其中的证法,有些学生有顿然大悟的感觉,并且得到了满足。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解题悬念设置,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且对数学的变幻无穷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探寻新的知识,其实这就是通过学习来培养兴趣,然后又通过兴趣来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一个阶段。通过这样的悬念设置,就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主动热情地学习数学。

六、在课堂中渗透解题技巧及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题目千千万万,一个人既使再努力也无法全部做完。所以在课堂上应注重渗透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及数学思想。例如,解数学选择题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法等。在讲解例题时力求打破常规,讲授一些解法的技巧,从而使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人在满怀兴趣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且牢固。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因素孕育于童年时期,潜藏于兴趣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仅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内在动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县下庄中学

猜你喜欢

证法数学知识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数列不等式题的多种证法
R.Steriner定理的三角证法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