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物实践教学与当地¾¬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

2009-07-02孙茂征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标本生物农业

新世纪经济时代最渴求的是什么?正如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应俊峰先生所指出的:“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最大的需求是对人才的需求,是对具有“创新,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即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研成果实践转化能力”的人才需求。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对当今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怎样培养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竞争中立足社会,服务国家,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适应市场经济不断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更充分展示出祖国的繁荣、

富强。所以,生物的实践教学更应服务当地经济、服务于社会发展。

第一,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要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

现行生物教材内容就有许多实用价值,其中大部分内容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又因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并且有2/3的人参加过农业生产,即使没有参加过劳动生产,也非常熟悉农村的生产生活,感性知识较丰富,这是生物实践教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有利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挖掘教材中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内容,把农业生产知识寓教于生物课的教学之中,运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物知识学有所用。如:在生物教学中,讲授菌类植物时,可向学生重点讲授食用菌种培育和栽培技术。便于学生日后从事食用菌的产业发展;在讲授根对水分的吸收时,介绍农业生产中不同农作物合理施肥的科学原理;在讲授光合作用时,结合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介绍合理密植和间作套种的意义等。

讲授生物学基础知识,还应联系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先进典型,使学生学习生物的同时受到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教育。如:在讲授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我举的是一个利用立体农业致富的实例,具体做法是:在水塘上搭猪圈,在猪圈上垒鸡窝,在鸡窝边育蛆。用蛆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养鱼,塘泥肥田。从而获得粮、猪、鸡、鱼全面丰收的实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知识掌握更加牢固,给学生从事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从当地生物资源情况出发,就河北来说,当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差别决定了各自的自然资源特点和农业生产的优势。如蔬菜大棚种植、食用菌栽培、药用植物杜仲种植,以及介绍科学养猪、貉、貂、鹌鹑等。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开设了《食用菌种植》、《果木的生产及嫁接技术》、《药用植物栽培》、《花木栽茶》、《无土栽培》、《蔬菜种植》、《经济动物的饲养》等课程,给生物教学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促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不削弱生物教学基础知识教育的前提下,为农业储备了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农业生产后备军。

第二,通力合作,促进科学研究

在学术研究上,师生对集体采集、制作标本的积极性增强了,而且激发了自主创新的热情,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协助指导其他学校制作标本,互通有无,同时参加学术、 标本的展览,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也为上级教研单位提供一定数量、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标本、教学具,节省在教研方面的开支。近几年来,制作的各级各类标本5100余件套,价值40万多元。在标本制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尝试研究,我逐渐摸索出一套制作标本的方法。如昆虫速杀法等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三,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开展以现代化农业为主要内容的课外科技活动,是为当地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的重要一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是具有农业方面的理论,所以在课外的科技活动中,就应该突出农业科技内容,以实验技术的学习为中心,这是一条重要原则。

在确定活动内容时,要立足服务于农,使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切身利益密切相连。在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吸引学生,如选择《植物育种》、《经济动物饲养》、《家畜》等内容,使选择内容不脱离当地生产实际,又符合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

在活动方式上,应以田间试验为主要形式。另外,可以开展小论文,小发明竞赛,鼓励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直接为农业经济服务。可开展学术讨论会,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讨论,搞农业科学实验,搞农业科技发明,教师可根据农时季节,定期给学生进行农业知识讲座,除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发展农业的新信息,并把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中,此外,请“专业户、科技户”讲座,举办农业展览,农业科学家故事会,智力竞赛,以农业为主题的生物学晚会,观看农业科技电影,参观访问等课外活动等形式。

第四,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情操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标本在教学和科研上是不可少的。由于设备有限,学校中的标本除生产标本部门供应外,更大的部分需要自己动手解决,广大师生在勤俭办学、自力更生的原则下,集体采集,共同制作,既补充了标本供应不足,又节省了开支。调动了师生对采集、制作标本的积极性,激发了自主创新的热情。在组织学生观察、记录、总结、归纳、制作标本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情操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将来走向社会,即日后的工作、生活服务。

综上所述,是我20多年来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在教书育人的宗旨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据统计,我所教的学生中能致富一方,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比例占所教学生总数的1/3。其中靠种植大棚蔬菜致富的占1/10,靠果木种植致富的占1/12,靠饲养经济动物致富的占5/6。由此可见,生物实践教学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大批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孙茂征,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庄河市,1985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现从事生物教学20多年。自制生物标本5100多件套,在生物研究和标本制作方面成绩突出,制作的《青蛙肺泡》等系列标本,填补多项国家空白;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培养大批生物优秀人才,在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彭汝丹同学撰写的《草原净化使者——蜣螂》获河北省一等奖,全国大赛三等奖。现承担中国教育学会《推动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自制教具活动的方法和经验》、《无毒、低价、保色、保鲜标本浸液的研究和推广》等两项国家级科研课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县留守营镇张各庄中学

猜你喜欢

标本生物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