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新课标的教学技巧

2009-07-02刘国杰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内容技能

刘国杰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师们开始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而最终的目的都是围绕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对体育课堂感兴趣和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所以当今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体育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为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它的核心思想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终生体育为根本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成了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必须要讲究以下教学技巧。

一、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

教师必须建立、健全课堂管理机制。要想在课堂上达到科学的管理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心理需求抓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入手,课堂上让学生都有成功获得技能的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操作如下:1.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自尊与自信。例如:在一年级教学 “各种姿势走”的时候,一位学生冷不防地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走?很不习惯的!”这个问题提得突然,我在备课时只注意动作的做法,却忽略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一时无话可说,但我没有责怪这个学生,经过短暂思考后,我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学习的走,和平常的走是有些不同,也确实有些不习惯。学习这种走法,是为了培养平时走路时正确的姿势。你们看,双手叉腰,胸不是挺起来了吗?双手放在头后,头不是抬起来了吗?”老师耐心和蔼的解答,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使学生感到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被老师重视的,因而增强了做主人的信心。2.赏识学生的成就,引导学生自主形成技能。一旦发现学生有了进步,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将有利于学生技能的自主形成。只要通过这样的管理,在课堂上就能很好地上好每一节课了。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始终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宽广的舞台和自由度。例如在低年级的体育课中,建立体育委员的“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个学生在一学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体验一下“当家人”的滋味。许多学生在小结时都谈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做干部,而这“第一次”在他们心底播下的却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自信和满足。只有把握好这样的教法,才能真正体现现代体育课堂教学的前景与体育本身的功能。

三、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我们体育教学中我们都不难的发现每个学生受遗传、生活条件、运动水平等制约,他们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同样的技能学习,更不可能会达成同样的学习效果,这就要运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创设不同的技能学习难度与进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技能掌握以后的成功快乐。要做到这一点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把学生、教材、教法、难度等众多因素都考虑进去,千万不要搞一刀切,不然就又会回到老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驾驭教材,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要运用多种教育情境与练习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及时发现学生情感的现状与变化,适时、适当、适合地调整课堂教学。

四、捕捉学科内在联系,与学科资源整合

1.整合健康知识和技术技能

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是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强调在技能教学中融入体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要会科学锻炼。

2.整合课程内容资源

新体育课程除了要继续重视一些传统的运动项目外,还要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重设和创新,开发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比如:(1)以学校的传统项目、特色项目为载体,形成特色体育。像我校以手球为特色项目,因此我们增加了课时的比例,而其组建了年级、学校的队伍,以点带面,形成气氛。(2)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像这样的项目其实很多,比如荡秋千、打四角片、跳房等等。把这些引入体育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提高学生的兴趣。(3)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带有健身性,而且也带有一定的娱乐性,如现在的野外锻炼、现代舞、定向运动等。(4)社会性的体育主要是指在学生的周围已经形成了的,有一定群众基础,融健身和娱乐于一起的体育形式。如呼啦圈、腰鼓等。在这些形式中,有些很适合学生练习,也很有趣味性。

体育运动是一种挑战,体育是一种体验,体育是一种展示,体育也是一种自我个性的挥洒。因此新课标下的技能教学决不是单纯的技能教学,而是技巧加技能的教学。所以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考虑采用如何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技能,又要考虑怎样运用技能教学这个载体使学生实现其他领域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现代的体育课和达到新课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乔小红“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中国教育2005

2.左斌.“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论新课程的教学观”.[D]. 湖北教育2004

3.邵志南.“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延伸”.[D].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第五期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大观路中海康城小学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内容技能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