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2009-07-02赵素洁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师生情感老师

赵素洁

“严师出高徒”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并纷纷效仿,这也是笔者一贯奉行的教学原则。但一味地“严师”真的会出“高徒”吗? 教育学生是一项艰巨的灵魂、性格的塑造工程。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注重单纯的说教,而忽视情感的因素,则只会事倍功半,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育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应以真挚去换取学生的真心,激发学生的真情,以传授的真理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一、情感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俗话说:“动之以情,感人以心。”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育从来就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态度一经被学生的情感所接受,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而教师又根据学生的态度加以判断,表现出进一步的态度,如此循环往返,就不断影响和加深着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由此逐渐形成并调节着种种形式的师生关系。因此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以及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批评要适度,忠告有分寸)也许我们经常说到的,某教师会哄学生,学生都爱学他的科目,不用老师催,学的劲头还蛮大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因此,老师的最佳情感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它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正是教育前提的基础。

二、情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么多年了,我上初中时的一位英语教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的表情丰富多彩,发音流利,授课精彩,使我有种求知识的新奇。从那时起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英语,过去在我眼里那么枯燥的科目原来使我如此的兴趣盎然。一直到高中我都没有放弃对英语的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以至于在高考选择专业时我毫不犹豫地填上了英语系。实际上我对英语的这种情结也总在深深地感染着我现在的学生。就拿我现在的这个班级来说,学生的纪律性很强,深得老师的好评,但令我忧虑的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这在当前高考题目灵活多变,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的形式下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于是我注意用兴奋的情绪,充满激情的语调,并面带鼓舞的微笑,赞许的眼神去激励我的学生,并时刻给予肯定,鼓励。多用“你回答的很好”“你的答案太精彩了”“你真勇敢”等等这些词语,学生的情绪高涨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带动学生的思维也敏捷灵活了。

在教学中,教师的态度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比如,一位教师大声训斥犯错误的学生时,学生可能口服心不服,并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甚至在心理产生反感。教师的呵斥已经使师生的感情“分离”,学生在这时往往不易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也适得其反。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如果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形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感情信息,在这种情景交融的教学中,学生接受教育就有了感情基础,他们就会在一种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接受。这样学生不仅接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美好情感的体验,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前提。

另外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短语,词汇,句型,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正如有一位学者所指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此外,教师必需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就在于教师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最后,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著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她)们就会乐意地多参与课堂教学中去。

三、良好的感情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情感使学生感到知识在他们手中变成力量,而成为积极的感情,此时的学生富有成就感,信心百倍,积极向上。相反,一个遭厌弃的学生,往往会从中感到社会的否定和排斥,有时就会自暴自弃,消极悲观,不思进取。由此我们得出:在教学中,情感具有迁移的作用,学生一旦体会到愉快的情怀,那么,刻苦学习、助人为乐等就会变成一种精神追求。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朱海峰,母亲早逝,父亲另娶,常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性格内向,上课精力不能集中,课下作业不能认真完成。课堂上老师对他的一个微笑像阳光扫去他心里的阴霾,课下老师轻柔的话语像春风一样化去他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他。现在他变开朗了,学习劲头大了,成绩渐渐的提高了。近几天爷爷又去世了,但他坚定的目光告诉我,他能挺过去。这个学生的成绩提高了,心理成熟了,坚强了,我为他的进步由衷的感到骄傲。可想而知,情感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

总之我觉得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提高老师的讲课水平,使教师的心理也获得巨大的满足,在这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师生共同圆满的完成学习任务。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一中

猜你喜欢

师生情感老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麻辣师生
六·一放假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