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2009-07-02杨文敏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报数丙组分数线

杨文敏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此次改革的重点。然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怎样提高学生的素质呢?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又怎样来渗透素质教育?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下面就我近十年的数学教学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首先,因材施教。一个班的学生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有的同学好动,有的同学喜静等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不同的差异,把学生分为几组:接受能力强,有较高自觉性,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分为甲组;接受能力强,并有一定自觉性的同学分为乙组;学习自控力差,但脑筋比较灵活分为丙组。这样一来,我根据学生基础和素质的差异,对同一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如,我在教学“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时,就要求甲组的同学能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甲组的同学归纳整理,形成清晰的理论知识,并通过他们的回答帮助乙组和丙组的同学进一步领会和巩固新知识的要点;乙组的同学通过巩固知识要点并观察图形,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通过阅读找到答案;对丙组的同学通过手、脑并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领会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只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逐个突破,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寓教于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的负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学习于快乐的探究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认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分数线的时候,我经常把儿子比作分子,母亲比作分母,爸爸呢比作横着的分数线。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直观的印象:我就是分子,妈妈就是分母,爸爸就是分数线。把易混淆的东西融入有趣的现实生活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分子、分母、分数线。又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一个熟悉的列队报数的生活情景。让一列学生先按1、2、3、4、5 …… 报数,知道自己在第几个,只要学生说出他在第几个,老师就知道按一定规律报数时他报的该是几,再通过报数证实,这样通过报数这一生活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要想知道第几位同学报的是什么数,除了报数的方法外,用计算的方法更快,使学生知道余数不仅用来进行计算,还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人的素质不是先天所决定的,而要靠后天的培养所积淀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其素质得以全面的提高。

作者单位:贵州省绥阳县旺草镇人民小学

猜你喜欢

报数丙组分数线
2019-2021年山西省普通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报数与抱树
报数,抱树
报数
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