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震后成都再迎软洽会

2009-07-01

中国计算机报 2009年13期
关键词:刘勇成都市成都

霍 娜

时光荏苒,转眼5·12地震一周年就快到了。一年来地震给成都的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有哪些?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软洽会)召开在即,震后的成都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刘勇。

5·12汶川大地震击中了成都信息化建设的软肋——脆弱的通信设施造成通信中断,尤其是郊区县受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毁损严重,无法提供服务。在启动应急预案并经过近一年的重建后,成都及其郊区县的通信设施得到了快速恢复。地震让人们认识到在通信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还要深刻地思考面对自然灾害,如何让损失降到最低,如何保障有效的通信服务。

在刘勇看来,5·12汶川大地震给成都市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有机遇:面对应急需求,如何建设质量更高、稳定性更强的信息化系统?

刘勇认为,震后成都市信息化建设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在灾后重建启动的内需市场中,信息产业、通信行业如何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支持。这需要更多先进技术的支持,需要企业具备更强的支持能力。二是四川省提出建设西部经济高地,成都要实现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任务,如何将成都建成西部通信枢纽。三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成都承接了大量产业转移,数据需求迅猛增长,如何为通信枢纽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

要实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标,一方面需要政府修复完善通信及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恢复企业、产业的发展信心。

软件产业一直在成都市的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把成都建成全球著名软件企业的主流聚集区、全球软件产品及服务的主要提供地和国际软件名城是其发展目标。其重点领域除了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游戏动漫外,还有信息安全、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等领域。

震后,成都市在迅速组织企业抗震救灾的同时开展生产自救。迈普公司在灾后不久就宣布开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这极大地鼓舞了产业士气。

刘勇介绍说,虽然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都给成都外包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但成都并没有被震垮,成都软件外包取得多项突破:IBM、EDS、WIPRO等相继落户成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泰康人寿保险、太平洋保险等11家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签约落户成都;颠峰软件、音泰思等本地服务外包企业迅速成长,引进外企合作建立了技术和服务中心。2008年,成都全市的外包出口收入超过3亿美元。

成都对发展软件产业的政策扶持是一贯的,主要体现在招商引资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和产业培育政策三个方面。而一年一度的软洽会就是展示成都发展软件产业的优越环境。提高成都在国内外IT界知名度,促成国际、国内企业合作和项目落地的重要平台。

中国软洽会已经在成都成功举办了六届,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第七届软洽会的主题是“融合创新,互动发展”。说到本届软洽会的亮点,刘勇表示,他们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进和调整:一是主办部门向主管产业部门转移,今年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二是办会形式从自己大包大揽一手承办,转移到邀请国际国内高端的专业办会机构来承办,增强软洽会的“现实性、产业性和国际性”。这次软洽会包括了既是国际热点又切合成都灾后重建实际的国际灾难恢复行业高峰论坛、中日外包论坛、中美食品安全论坛和中欧信息社会论坛等。

刘勇表示,希望本次软洽会能进一步加快国际产业合作,给成都带来更多的国际产业资源,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情况下,研究产业发展的新措施,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更多的国际高端的专业性会议落户成都,并长年在成都举办,让成都企业更多更快地走进国际舞台。

猜你喜欢

刘勇成都市成都
Dispersion and damping rate of Langmuir wave in space plasma with regularized Kappa distributed electrons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三)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刘勇:捕获“天溢”的北极光灵感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