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来香港

2009-07-01

现代家庭 2009年3期
关键词:离家养老院子女

邢 舟

妈妈休假来香港两周,走的时候我的孤寂感突然来袭。每次这样分别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已经生有足够的抵抗力,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都是临场败下阵来。

我还记得当年读大学时的情景。那是我长到18岁第一次长时间的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我原本是满怀憧憬的,如同身边每个将要离家求学的朋友一样,在被父母约束的家中待腻了,要死要活地想要离开,出去喘口自由的新鲜空气。可是,当父母将我的宿舍安顿好,真要离开的那一剎那,我还是忍不住哭了,哭得凄惨像是被遗弃了似的。一是学校的条件和自己想象的实在是相距甚远,最重要的是父母真的要走了,尤其是妈妈,我一哭她也忍不住掉下眼泪,我第一次感觉到我和妈妈之间那种用脐带相连的感情,这种感情后来被父亲称之为第二次断奶。

独自的大学生活其实没什么不能适应的,渐渐会发现,自己很快有了新的同学和朋友,你们一起读书一起玩乐,学校和你新去的城市,一切既好奇又新鲜,可能的话,当然还要谈场恋爱,以完整所谓的大学生活。忙碌起来你就没那么想家了,每当假期回家,父母都像是亏欠了你似的倍感心疼,原本严厉的父亲再也不会清早7点把你叫醒,妈妈更是无微不至,以前的那些唠叨没有了,你可以慵懒地在家无所事事,像公主般幸福地享受假期。当你开始厌倦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父母也到了看不下去忍无可忍的时候,你又可以再次离开家,回你自己的小天地去了。回头想想,我实在是佩服这种时间距离上的拿捏,让人与人之间在处于最愉快的时候悠然散场。

可是,后来,你跑到更远的地方工作了。你有你的理想和梦,发梦起来可想不到离家远近的问题。可工作和读书不一样,你要自己租房子、付水电煤气费,马桶坏了你要想办法找人修,忘带钥匙没人给你开门你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你没法再依赖食堂,要自己买菜做饭,烧糊了的米饭很难吃你也只能硬头皮往下咽。工作忙起来你没法像读书那会每年定期回家了,于是,你对家、对父母的想念渐日渐长,你或许只是想吃父亲做的饭菜、想妈妈帮忙收拾衣柜整理房间,可是哪怕这样简单的要求也不容易做到了,妈妈今年才来一次,你就欣喜若狂了。

孩子就是孩子,父母眼里,总也长不大。

妈妈在香港的时候,我幸福极了。虽然房子还是那么小,可就是眼见它变得整齐温馨了;虽然厨房还是那么挤,可妈妈就用它变出了一顿顿可口的饭菜;虽然工作还是那么忙,可我一下班就迫不及待地往家跑,每天竟可以早睡了,就连脸上的痘痘也不知怎的好了许多,看得妈妈直心疼你我心花怒放。这才是家的感觉,虽然眼下我们也已到了成家的年纪,可那份当女儿的私心总也断不了。

被宠坏了吧,没长大,也许。

妈妈走的时候,父亲的体检报告出来了。从来不怎么生病的父亲一下查出了几项老年病,我突然心头阵痛。岁月的痕迹终究显现出来,还没等我长大,父母就已经老了,他们为这个家、为我忙碌、操劳了一辈子。我赚了点小钱就越跑越远,满世界寻不着边际;可他们总计划着要用积蓄为我添置这个、准备那个。我的心一下子回到了家里,回到了他们身边。多年来我习惯了伸手索要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最重要的,还有爱;可慢慢的,我发现父母对这份爱的需要,远远超过了我,只是他们不说,他们可不会像我,大喊大叫地,像是抢掠。

好想回到他们身边,如果可以。

记得有部片子,《The Savages》(萨维奇一家),兄妹俩自己的生活一团糟,自顾不暇,不得不把年老的父亲送进养老院,可纵使那里再豪华、医疗再先进,也掩饰不了老者孤独凄凉的心境。妹妹在走出养老院的时候哭了,可以猜得到她怎么想。早前还有一则报道,说两个老人,前者是大学教授,有三个子女都在国外,功成名就;后者是一个拉板车的普通工人,子女只是靠卖水果为生。两人入院,前者的子女只是雇了保姆来照料父亲,而后者的子女天天带着新鲜水果轮流来看望病重的父亲。不禁感叹,我们这一代,离家远了,将来,父母怎么办?

无解的题,见仁见智了。

我想父母依赖,就像我对他们的依赖一样,嗲嗲地一声呼唤,就足以抵万语千言。

猜你喜欢

离家养老院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寻找离家最近的THX认证影院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离家的路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