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现代音乐教育观 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2009-06-30毕秋霞

科教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教育观创造性音乐

毕秋霞

摘要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了解现代音乐教育观念,改变陈旧观念,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关键词音乐促进创造自主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缺乏音乐性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幼儿喜欢音乐艺术,那么我们就要很好地运用音乐教育,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受到熏陶,形成活动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

1 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了解现代音乐教育观念,改变陈旧观念

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于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的灌输,老师注重孩子在这个学期学了几首歌、会跳几支舞,致使教师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潜在能力。忽视了幼儿个体差异,教育偏向少数幼儿,因而无法使音乐素质教育与每个幼儿相适应,更无从谈及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发挥幼儿创造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正确领会《新纲要》的精神,真正做到从知识技能训练转向培养幼儿素质能力和个性,不但要掌握音乐教育的原理与方法,还必须提高教育艺术,能按照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才能使音乐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1.1明确现代音乐教育的目标

现在的音乐活动目标是指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重视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心里想的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音乐,教师让幼儿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着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探索精神。

1.2教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

现在的音乐课程内容在选择中首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择音乐要从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使幼儿理解,并能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

1.3改变机械式的、练习式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以往教师在音乐活动中教的意识强,完成成品的愿望迫切,运用示范太多,让幼儿思维模式容易僵化,幼儿出现离开了教师的教就束手无策的现象,因此创作对幼儿来说更是遥不可及了。现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为了幼儿的学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通过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来掌握知识。

1.4教学过程教师应把握过程重于结果,激发幼儿对音乐进行大胆体验

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大多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单向发挥作用,大部分时间用于指导集体教学,幼儿大部分时间花在消极地坐、听、等待上。现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但也不忽视教育结果,幼儿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的显性结果是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获得,还有许多非音乐性的附带成效的产生,如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习态度、情绪、开放的心智、成功感、坚持性等。

2 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对音乐教育的情感与态度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效果。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课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应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并给予及时帮助、表扬,表扬会激发幼儿的兴趣,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说,这方面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时的幼儿在音乐能力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个别差异性。

作为教师应有丰富的感情,老师的感情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这就需要在每次的音乐活动中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又要把这种兴趣去感染给每个孩子,和幼儿在一起跳呀、唱呀,用优美的动作渲染给幼儿。反映出对音乐世界的陶醉,把音乐课的气氛渲染得热闹、积极、活跃,用形象化的手段,带动全体幼儿积极地投入到表演中,音乐效果也就发挥得很好。

在这音乐艺术世界里老师和孩子一样,还有许多值得尝试和实践的东西,老师要探索在孩子的世界中,不断地学习创造新方法。

猜你喜欢

教育观创造性音乐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音乐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音乐
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