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

2009-06-30崔艳萍

科教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竹竿课例独立思考

崔艳萍

摘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指导自学等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了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指导自学等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新课程下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中学教师,互相听课学习是常见的事情。先介绍两节课堂实例,与各位教师共同议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

课例1因式分解第一课时

(1) 复习多项式乘法与乘法公式问题

(2) 填空ma+mb+mc=()()

a2 –b2 =()()

a2 + 2ab + b2 = ()()

(3)教师给出概念及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提公因式与公式法,并分析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

(4)练习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老师又让学生演示了多个因式分解问题,学生准确无误,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很满意。因为列举问题全,效果好,许多听课教师也认为这节课很成功,达到了教学目的。

课例1确实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实际上,教师只教会了学生机械记忆和模仿从而记住了相应结论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看到的,听到的不需要理解。学生对概念缺乏本质的理解与合情推理。从这一角度讲,就出现了“应试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碰撞。

课例2

有位数学教师上课拿了一根竹竿走进课堂,学生不知何故,一片哗然。教师不慌不忙,开始沿着墙角移动竹竿,然后停止,问题来了“如果竹竿在墙面上朝下滑下来,那么会在地面上移动多远?”

这是一个很好的几何问题,如果在坐标系中,可以简化为某线段的两端在纵横轴上,当线段一端点沿着某轴移动一段距离,那么另一端点会在另一轴上移动多长距离?但是令人困惑的是,教师有必要拿竹竿吗?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活动的教学是追求实效而不是热闹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看似生动的教学活动而把数学真正的知识和方法放在了一边。所以对于数学活动还是平淡是真。

从以上两个课例看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其实应试教育与新课标并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只有将其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让学生“学会思考”的学习数学。

首先,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发展学生能力,把从前的一味由教师传授知识变为通过书本知识、技能的传授变为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发展能力,学会学习。数学是一个严谨的学科,也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只有严格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独立思考,专心致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可以介绍学习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对自己适宜的有效地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不但要从思想上、观念上着眼,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意识,以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且也要设法让学生多体验多感悟,不能停留在只是使学生接受教材提供的现成知识,也要让学生在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数学的思维能力。比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反思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做出合适的反思。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培养能力的有效的思维活动。

最后,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能重结果多于重过程,缺少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过程的乐趣,使得学习数学变得枯燥无味。那么我们教师就要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方法,这样学生增长了知识,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能力,也会热爱、喜欢这门学科。另外,要学好数学必须有惜时守时、严谨认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老师可以编写预习提纲,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一周一总结,以此查漏补缺,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发现新颖解法可以让学生讲解。严格训练逐渐使他们形成一种独立思考,善始善终,专心致志,循序渐进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我们懂得了数学的内涵。我们要紧跟时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使用多媒体、让数学老师通过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竹竿课例独立思考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课例
谈独立思考
取旗
长竹竿的帽子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选竹竿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