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作文教学有效互动初探

2009-06-30廖锦生

科教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范文文体审题

廖锦生

摘要审题立意的有效互动,应采用“多向型”互动;写作训练互动,可以采取双向型互动;评价鉴赏互动,要求作文的选择面广,篇数多,涉及的学生也要多,并且各个层面的都要有,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成了有效互动。

关键词审题立意互动写作训练互动评价鉴赏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传统作文教学,多数是教师讲或者学生写,课堂中很少有互动,也很难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很低。在高三作文教学中,笔者作了有效互动尝试,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审题立意互动

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互动还是比较多见的,但多数互动只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上回答教师的所谓“启发”,尤其在材料话题类作文中的审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审题立意的有效互动,应采用“多向型”互动,即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教师和学生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探讨。用互动的方法,我在让学生对普陀区质量调研考试的作文材料进行审题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诗人鲁黎在《泥土》一诗中说:“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会有被埋没的痛苦。”有一位学生的立意也是很新的,他从已经在事业上作出过贡献,获得过荣誉,即已经成为珍珠的人,生怕今后再作不出贡献,而产生苦恼的角度进行思考,得到了:“为荣誉而奋斗不止,再痛苦也是值得”的新意。

如果说审题立意,只要求学生知道写什么,那么审题立意是不难的,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但学生的思想见解就不容易深刻。通过审题立意的有效互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的作文尽量做到立意新颖深刻。

2 写作训练互动

写作互动主要适用于片断练习。如议论类文体中的叙例和议例,记叙抒情类文体中的议论与抒情。高三第一学期,学生还没有很强的文体意识,议论文往往论点模糊不清,论据的叙述过长,或者以例代议、只叙不议。记叙文只着眼于把事情叙完,只会顺叙,不会插叙,也不会倒叙。不懂得运用议论抒情来点明主旨或抒发感情。这些都需要分片断练习,运用互动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采取双向型互动,即对同一事例的素材由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叙例和议例。当然教师可以自己当场和学生一起写,也可以事先准备材料和学生共同赏析。例如有一篇“北京非典时期医院以每月4000元的报酬招聘护工,却无人应聘”的报道,让学生对报道进行概述和发表看法。结果学生对这则报道的叙述花去一、二百字还没概括完整,议论没有新意,也不深刻,多数附和媒体的意思,强调要向历史英雄学习,学习他们不怕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等。我事先准备了蒋子龙《买王兰珠宝》一文中的议论:“北京非典医院以每月4000元的报酬招聘护工,却无人应聘。媒体为此还做过一番炒作,感叹当今社会有责任感不怕死的人太少了,花4000元的高薪竟招不到护工!(这是叙例)

笔者颇不以为然,非典医院之所以招不到护工,是把献身和卖身的概念搞混了。4000元如果是工资,对于普通的中国百姓来说的确不低了。可是你要用这个价买人家一条性命,似乎又太便宜了点。人家如果想献身,就一分钱不要。人家如果想卖身,价码就要相当。你出4000元,还要做出一副出了高价的样子,将来人家有个三长两短还要背个贪财的名声,谁会这么愚蠢?目前中国媒体的毛病是太咄咄逼人,自以为是,有时喜欢扮演替弱势群体说话鸣不平的角色,却又常常低估弱势群体的智慧。”(这是议例)

学生看了之后,不仅知道议例与叙例字数上的要求,而且议例受到很大的启发,重新分析议论,就有了许多新观点,意义也深刻多了,效果很不错。因此教师经常可以和学生作这样一些互动,但更多的应该在学生之间互动更贴切。师生互动,不管是教师自己写,还是事先准备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有一定距离感。学生之间互动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就有一种亲切感,认为是可以学习的。教师可以经常选择一些叙述比较长的典型事例,规定学生在多少字内叙述完,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议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对学生写作提高是明显的。写作互动内容较多,单靠课堂是远不够的。教师可把所要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和教师交流,形成网状互动。课外网状互动节省了时间,也为学生互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较为充足的时间,互动的有效性增强,是很好的互动形式。每周练习两三则素材,一学年下来也有不少。片断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写好全文,所以还要训练学生掌握文章的谋篇布局的本领。全文写作互动,一般安排在课内进行为好,因为时间不必过长,只在动笔前,教师要求学生确定自己本次作文的写作文体,再和相同文体写作的学生讨论一下谋篇布局的问题就可以写作了。

3 评价鉴赏互动

评价鉴赏其实就是作文讲评,传统方法往往是把好作文做范文,印发给学生鉴赏,也可由教师或作者本人读给全班学生听。这固然也是一种互动,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这种互动,要注意单一互动和偏爱互动,即总是由教师确定什么是好文章,总是这么一两位同学的文章拿来做范文让全班同学学习。这样的互动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就会使多数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不愿意学习范文,甚至连看下去的心情都没有,严重挫伤了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教学中可以根据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分阶段评讲各个等级的作文。三类作文的讲评特别要重视,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能达到三类作文的写作水平。三类作文的标准、要求相对来说更明确,也更容易把握。高三学生开始写议论文往往容易犯论点不明,论点部分没有论点的毛病,或者开头拖泥带水,绕了几百字的弯子还没有把论点说明白。所以这个阶段训练的作文针对性较强,只要有这方面的特色就可以用来做范文。记叙抒情类文体,学生往往只把事情叙完算数,不懂得是要通过议论抒情来揭示主题。其实在学过的许多课文中都有这种方法的运用,但学生不注意,或认为那是作家写的,我不会。如果用身边同学的作文做范文,就会觉得亲切,认为可以学会,所以范文不必一定要挑选名家名篇,或者高考得高分的作文,尽量挑身边学生,班级学生的作文更能起到效果,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都有可能选作范文来供全班学生学习。作文的选择面广了,篇数也较多了,涉及的学生也多了,并且各个层面的都有,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成了有效互动。待到了高三第二学期,学生掌握了高考作文的全面写作要求之后,进入了提高阶段的训练,才需要选择各方面水平都较高、能达到二类中上水平的作文来作范文,供学生评价鉴赏。选择范文来教学互动,要有的放矢。事先要作好计划,如什么时间训练什么文体?文体中哪些点或面需要用到范文?等等。不能盲目使用范文,看到一篇认为是好文章就用来作范文让学生学习。范文的篇数也不能过多,动不动就用范文作例子,看上去热热闹闹的,实则毫无目标、毫无效果可言。

评价鉴赏互动,还包括作文互评。互评的形式可采用师生互评,也可以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可以针对一篇或几篇作文在一堂课上进行。采用问答形式向学生了解对文章的看法,然后把教师的评价公开,传递给学生,再讨论。学生之间互相获得了信息,得到了启发。对教师的评价可以认同,也可以商榷。师生之间的信息做到了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学生互评,绝不是让学生替教师批改作文,而是作文训练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事先有目的地选好要修改的文章,根据班级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分出层次。当学生完成批阅之后,在同一小组中交流批阅情况,人数少的组可以全面交流,多的组交流面小一些。再次,对自己批阅的作文进行一次加评或重评,最后找出不同层次,有典型意义的批阅文章在全班作交流。我在班级作过调查,学生对这一形式的互动较有兴趣,认为对自己的写作很有帮助,可以借鉴别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发现别人的不足加以避免。

总之高三作文教学中的互动,是有效的,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讨才能逐步完善起来。但只要改变观念,积极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范文文体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另类文体巧谋篇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春色几许(简谱)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学滑板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