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

2009-06-30

科教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

刘 宁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课程改革既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自主实践和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健全人格,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手段,需要教育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新课标素质教育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使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新课改的《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学习方式去改善教学,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面对新课改并及时调整自己,跟上时代对素质教育要求的步伐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看法:

1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基层老师面对新课程,更要敢于先去认识,去尝试并加强反思

新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不能简单理解为新课程的目的是减负。新课程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达成,关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与原来相比并没有降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提升。就老师而言,要去学习,整合资源,老师负担确实重了,但在加重的同时,老师的专业化提高了。所以也要求一线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对所有的老师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要求我们不能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应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整合新旧知识,体现素质教育。提倡教学反思,不断修正。特别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教学理念上反思:“新课标”要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过程反思包括课前思、课中思、课后思,写教学日记等。(3)教学方式上反思。(4)实验方法上反思:改变过去那种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用“探索法”组织教材和教学,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

2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与素质教育

本次高中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课程结构的变化带来了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教学实践中,可根据职业高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专业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强调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化学实验,有时把分组实验改为单人实验,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纠正了过去只重视做题,高分低能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

3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与素质教育

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有很多联系实际、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内容,还有很多是涉及到实验方法、学科思想方法的内容。如学习有机物时,结合现在农村进行的小城镇建设而大力发展的沼气池工程,介绍甲烷的生成原理和利用等,教育他们要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同时,介绍我国古今化学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介绍大自然中化学变化的杰作:我国广西桂林地区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的形成而构成的风景壮观的景象,培养学生的美感;介绍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的贫乏及污染现状,煤气中毒、金属锈蚀等对生活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等。通过以上手段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激情,使学生能满怀激情地去努力学习。

新课程化学教学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媒体,模型——立体模拟,投影——平面模拟,幻灯——静态、局部动态模拟,电视——动态模拟等来提高教学效果,但传统的使学生领悟和掌握的五环节(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自测与小结)学习法,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品质与素养,与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矛盾,并行不悖,要根据具体目标和内容来选取教学方式和手段。

以上是笔者对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学,突出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在新课改中,有时很困惑,也很迷茫,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我们自觉学习,终身学习,拜师学艺,书海、网海寻宝,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己。

猜你喜欢

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