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过分“安全”代价

2009-06-29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托市粮价储粮

李 宾

通过半年来的集中收储,中储粮系统已经掌握了东北地区超过70%的玉米产量,具有了调控国内市场的绝对实力,但由于顺价销售的限制只能堆放在各地的粮仓中,承受着巨大的价差风险和管理成本,而众多的粮食加工企业则由于成本高企无法正常生产。一种扭曲的产业链就这样僵持着。

这实在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由于中储粮的资金来自农发行的贷款,因此要通过顺价销售实现自身的经营和增值,这似乎无可厚非。

而在前几年粮食托市收购的过程中(主要是小麦),之所以顺价销售能够实现,是因为在经济上升期,粮食价格处在上升的通道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逐年提高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作为主动调控市场的手段。而随着市场上的粮价的不断上涨,这些粮食的顺价销售变得顺理成章,按照当时国家托市粮的拍卖价格,往往会对市场价格形成打压,以稳定粮价以及食品的价格。

但经济危机以来,情况骤然变化,经济的下行压力使得粮价处在下行的通道中,就像吉林粮食批发市场研发部总监袁强所说,此时如果国家还希望维持粮价的稳定,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政策成本。但此时启动的国储计划却还在固执地坚持原来的“顺价”原则,也就是说希望仍然把这些成本最终转移到市场下游,这当然会引起众多企业的不满。

在经济形势变化之后,我们的政策制定是否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在多个省份都提出粮食增产百亿斤的计划之后,不出意外的话,我国的粮食产量将会继续攀升,而现在就已经捉襟见肘的各地粮库如何承接?如果陈化粮再次不可避免地出现,到时的损失恐怕更大。

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维护下游产业生存发展不应该成为此消彼长的对立面,我们的政策制定者须尽快找到两全的解决之道,而不是在一个旧有的原则上僵死不动。

猜你喜欢

托市粮价储粮
“粮袋子”充裕 粮价大幅上行缺乏支撑
红枣价格上涨行情预计难持续
国际粮价总体水平或将上升
渭南农户储粮的调查与分析
我国粮价政策改革要促进竞争力提升
中储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
国内首座球形粮仓储粮效果及特性
沼气在防治储粮害虫中的应用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