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业教育为载体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009-06-25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教育A 2009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活动课堂

江西财经大学

一、着眼于创业型人才培养,构建思政工作新体系

我校定位培养的创业型人才,指的是具有“信敏廉毅”素质,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创造就业岗位或优秀业绩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所以这种人才可用等式表示为:创业型人才=创新意识强+创业品格优+知识素养高+协调能力强+实践技能精。为此,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三个课堂联动”,即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联动;建立“二项支撑”,即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大学生活动课程体系为支撑,构筑了品格塑造、人文陶冶、创业演练、科研实训、社会体验、爱心助学六大平台,并将其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要求全校本科生至少获得6个学分),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育人功能,体现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

二、着眼于创业型人才培养,拓展校训教育新载体

在“信”的教育上,每年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及诚信教育,注重党团建设,建立“明德网”等思想教育阵地,制订诚信制度,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广泛开展了诚信学习、诚信考试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敏”的教育上,在教师中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形成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治学文化;除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各类科技文化主题活动外,还不断加强“敏行”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广泛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廉”的教育上,推崇严谨自律的作风,同时在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聘制和任期制,事务级级公开、处处透明,形成民主、公平、公开的传统。在“毅”的教育上,除了高标准开展军训工作和各项竞技运动外,还通过校史馆、校友创业论坛等多种载体大力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毅力和不折不挠的精神。

三、着眼于创业型人才培养,营造校园创业新文化

为激发青年学生的创业理想和成才欲望,我校自上世纪90年代起,相继开办了“迈向21世纪中国经济与企业发展论坛”和“经济论坛”等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和知名校友来校讲学,阐述经济管理理论和创业理论,介绍创业成就,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理想。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习惯,我校以学年为时间单位,不断丰富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1月份开始筹备进行大学生科研专项课题招投标,3月份举办创业论坛,4月份为社团文化艺术节和集中报道毕业生创业事迹,5月份是创业技能竞赛月,9月份为大学生艺术节和爱校教育月,10月份为体育竞赛,11月份为校学术节。为建设创业环境,我校引导校友和企业在校园内捐建校史馆、电影院、雕塑、广场、港湾等,以《论语》和《滕王阁序》中的名言名句命名校内道路和人文景观。

四、着眼于创业型人才培养,夯实课堂联动新阵地

(一)第二课堂重视素质拓展,突出专业实训,提高创业素养和潜能。一是突出校园学生学术活动,进行创业模拟。在每年的学术节上,大学生们在教师和企业的指导下,组织各种模拟实训活动。二是支持学科竞赛,激励创新精神。我校重视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各种比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展示提供平台,同时从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三是鼓励科学研究,培养创业精神、挖掘创业潜能。学校实行了学生课外学术研究课题申报立项制度,对优秀课题给予指导教师和经费方面的支持。

(二)第三课堂重视知行合一,突出综合实践,丰富创业经历和体验。一是支持学生创业,铺设创新创业桥梁。学校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积极指导在校生创办企业、独立运营,为其成长为成功的创业者铺设桥梁。二是密切校企(县)合作,丰富创新创业体验。学校不仅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而且长期开展四进社区等各类学生活动。三是鼓励学生社团开展校外活动。我校有103个学生社团,许多学生社团与省内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做了大量的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和软件开发等工作。◆

猜你喜欢

大学生活动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