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项目让位粮食需求

2009-06-25

环球时报 2009-06-25
关键词:卫报红线工业化

英国《卫报》6月23日文章,原题:缺粮担忧迫使中国暂缓退耕还林 一名政府高级官员今天表示,缺粮担忧已促使中国暂缓退耕还林行动。牺牲这一关键性环境恢复工程以换取粮食生产凸显了随着城市向农田扩张以及城市居民肉食和蔬菜消费量不断增加,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供应问题日益严峻。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说,国家正努力守护1.2亿公顷耕地这条“红线”,这被认为是保证粮食自给自足所必须满足的最少耕地数量。随着工业化逐渐侵蚀农村,他表示,政府将暂停退耕计划,“我们将不再计划任何新的大规模退耕项目,已经计划的除外。”

上年纪的中国人仍然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严重饥荒。为此,粮食生产平衡的任何改变都会引发人们的不安。然而,暂停众多环境恢复项目的决定很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作为对抗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战略的中心政策,中国一直在为北部和西部放弃农田的农民提供补偿。停止农耕有助于固壤,停止灌溉则有助于减轻水资源短缺压力。造林也帮助中国抵消了来自工厂的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

但粮食问题却是更为紧迫的头等大事。截至去年年末,中国耕地数量已减少到距离“红线”只相差1%的境地。

面临全球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中国公司纷纷在菲律宾、老挝、俄罗斯等地出资购买种粮权限。它们还投资赞比亚和刚果的生物燃料公司。据估计非洲现在有100万中国农民。

但中国政府坚持要自给自足,这就需要保证每年5亿吨粮食产量。为保持这一水平,中国领导人已经表示,国家将向农业生产增加20%投资,这大大超过了通货膨胀水平。但正如《卫报》上月报道的,新疆等偏远西部省份工业化的压力将进一步侵蚀粮食产出,政府的选择也将减少。随着工业化进程将持续数十年,耕地数量的减少将增大使用肥料和转基因作物的压力。▲(作者乔纳森·瓦茨,伊文译)

猜你喜欢

卫报红线工业化
《卫报》“AI撰写文章”被指哗众取宠
“自拍杆”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四年内全面完成
生态红线能否保护中国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