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规律的简要论述

2009-06-22

活力 2009年4期

孙 义

[摘 要]探索了解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规律,针对不同树种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阶段采取不同的培育方式,对林木的幼苗、幼树、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等阶段采取不同的森林经营措施,对培育森林资源具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林木群体;林木个体;林木生长发育规律

林木群体是山林木个体组成的,因此,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与林木个体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必然带有林木个体生长发育的一些特征,遵循林木个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但是,由于林木群体是复杂的生态系统的组分,其生长发育不仅与林木个体自身的遗传及生理生态特性有关,而且还与林木群体结构及其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林木群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内部结构和对外界的要求均有所不同,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一般来说,从幼苗到成熟,典型的林分都要经过幼苗、幼树、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等几个生长发育阶段,在造林更新后郁闭前,幼苗及幼树的生长均属于个体生长,其生长发育遵循个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林分群体结构的特征尚未表现出来,林分郁闭后形成林木群体,林木生长发育不仅具有个体生长发育的特征,还具有由林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群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如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现象。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从种子形成幼苗(或萌蘖出苗)或植苗造林起,直到林分衰老死亡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几个生长发育阶段,但不同树种所经历的每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年限)是有很大差别的。下面对一般林分的生长发育阶段(侧重于人工林)作以简要的论述。

一、幼苗阶段

从种子形成幼苗(或萌蘖出苗)到l~3年属于幼苗阶段或称成活阶段。这个阶段幼苗以独立的个体状态存在,苗体矮小,根系分布浅,生长比较缓慢,抵抗力弱,任何不良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其生存构成威协,其生长特点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主根发育迅速,地下部分的生长超过地上部分,幼苗在这个时期必须克服它自身的局限和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才能顺利成活并保存下来,这个时期森林培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一切技术措施来保证幼苗成活,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在我国造林实践中,解决这一时期幼苗的生根和水分供应,维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是至关重要的,是保证苗木成活、提高保存率的重要前提,一切调控技术必须围绕这一中心环节来抓。

二、幼树阶段

指幼苗成活后至郁闭前的这一段时期,或称郁闭前阶段。在幼树阶段,幼树仍然以独立的个体状态存在,是扎根和根系大量发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调控幼树生长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抚育管理措施(包括土壤管理措施如松土、除草、施肥、灌溉、间作等和幼树抚育措施如间苗、平茬、除蘖等),改善幼树的生活环境,消除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促进幼树生长,加速幼林郁闭,以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在天然更新时,由于幼树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郁闭进程的群团性特征,如何保证培育目的树种的幼树不受损害,稳定生长并顺利进入郁闭是这个阶段培育的主要任务。

三、幼龄林阶段

林分郁闭后的5~10年或更长时间属于幼龄林阶段,为森林的形成时期。这个阶段是从幼树个体生长发育阶段向幼龄林群体生长发育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幼树树冠刚刚郁闭,林木群体结构才开始形成,对外界不良环境因素(如杂草、干旱、高温等)的抵抗能力增强,稳定性大大提高。同时,在这个阶段的前期林木个体之间的矛盾还很小,个体营养空间还比较充足,有利于幼龄林生长发育,开始进入林高和树径的速生期。天然更新良好的幼龄林此时进入全林郁闭,呈不通透的密集状态,有时称为密林阶段。这个时期调控林木生长发育的中心任务就是要为幼龄林创造较为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水分、养分、光照、温度和空气的需求,使之生长迅速、旺盛,为形成良好的干形打下基础,并使其免遭恶劣自然环境条件的危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幼林健康、稳定地生长发育。发育较早的树种在这个时期已开始结实,属结实幼年期。

四、中龄林阶段

林分经过幼龄林阶段(可能包括杆材林阶段)而进入中龄林阶段,森林的外貌和结构大体定型。在这个阶段,林木先后由树高和直径的速生时期转入到树干材积的速生时期,在林木群体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的比例迅速提高而叶生物量的比例相对减少。这个阶段是森林生长发育比较稳定,而干材积生长加速,防护作用增强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由林木体量增大而造成拥挤过密的过程还在延续,仍需通过抚育间伐进行调节。此时林木已长成适于某些经济利用的状态,间伐的林木可以成为森林利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利用要适度,还是要以保证林分结构的优化,促进林分旺盛生长为主。

五、成熟林阶段

林木经过中龄林生长发育阶段,在形态、生长、发育等方面出现一些质的变化。由于林分的成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这个成熟阶段也延续相当一个时期,其前半段称为近熟林阶段,后半段为真正的成熟林阶段,共约经过两个龄级,因地区和树种而异约为10~40年,成熟林阶段对于用材林来说是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此时林分的平均材积生长量(生物量增长量)达到高峰,且达到了大部分材种要求的尺寸大小,可以开始采伐利用,成熟林阶段对于其他林种来说也是发挥防护和美化作用的高峰期,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的优势并设法适当延长其发挥高效的时间,这个阶段也是要充分考虑下一代更新的重要时期,对适当地类可进行林冠下更新造林。

六、过熟林(衰老)阶段

林分经过了生长高峰的成熟阶段,进入逐步衰老的过熟林阶段,这是一切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这个阶段中,木材生产率和利用率在降低,但木材质量可能很好(均为大径级材),而森林的环境功能也可能维持在较好的状态,特别是林内生物多样性仍是很丰富的,有些生物的存在是与虫蛀木、朽木和倒木的存在相联系的。因此,对于过熟林的态度,就可能因培育目的而有所不同。对于自然保护区及防护林中的过熟林,要尽量采取措施,保持林木健康而延长过熟林的存在,对于用材林则要加速开发利用进度,以减少衰亡造成的损失。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要关心林分的合理和充分的更新。

以上所述的林木群体生长发育阶段只是多数森林类型的普遍规律。实际上,各地区、各树种、各种起源的森林都有其本身的特殊规律。如一些速生树种的人工林,其生长迅速,且密度预先得到调控,其生长发育阶段性(幼树阶段很短,可能没有杆材林阶段)和林分形态(林冠的透光及林下植被的发育)又有不同的特点。但无论如何,以上的所论述的林分生长发育规律从总的趋势上看还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