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和谐文化及其建设

2009-06-22苟肃霜

活力 2009年4期
关键词:群众建设文化

苟肃霜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文化作为精神支撑和价值引导,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通过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完善。

一、和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行为规范及制度体制为一体,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的建设,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题中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要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和谐文化建设的策略

1.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在继承和借鉴中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民族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离不开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树立和增强。因为,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升华。同时,和谐文化也是一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升华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继承我国传统和谐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精华,使优秀的传统和谐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和谐文化得以新生。但继承并非墨守成规,对体现和谐思想的传统文化资源,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即和谐文化要能不断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充分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充分吸收一切有利于增强人们和谐精神的文化成果,使和谐文化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而且适应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最终建设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和谐文化。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求真务实中建设和谐文化。文化是按人的意图对自己或对象进行专项地人类全部活动的综合,所以文化的本质是人性化,那么,以人为本也是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其核心和根本。和谐文化应该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文化,也是由人民群众共享的文化。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来建设和谐文化,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努力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在“文化创造”上各尽所能,使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编辑/丹桔)

猜你喜欢

群众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寒露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