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009-06-22徐海燕

活力 2009年4期
关键词:苏武情操美感

徐海燕

一、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是,通过音乐的美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决非是空洞的政治说教,更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灌输。应更新过去唱一首歌就等于上好一堂政治课的错误观念,因此,音乐课的思想教育要体现在与音乐艺术的美感为一体来进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初中音乐教材第一课,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苏武牧羊》这首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多少年来一直传唱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中,它成为人民群众的心声。《苏武牧羊》这首歌产生于民国初年,是当时优秀的学堂乐歌之一。它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尤其是在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的爱国人民群众无比愤慨,中国人民在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苏武的“留胡节不辱”,“大节定不亏”的爱国主义精神便成为人民心中的精神力量。后来,这首歌曲在抗日战争时期同其他革命歌曲一样,起到了激励人民作战到底和必胜的信念。这对培养学生用宽厚舒展的歌声、悲壮激昂的情绪来表达苏武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的美感教育之中

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于音乐教学之中既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有组织有约束的灌输。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政治报告、哲学论文的演讲,也不同于有目的有意义的政治教育活动。这是因为上述内容虽然使学生受到思想的、知识的、道德的各方面的教育,但音乐进行教育的形式却是具体的,而且是非常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体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使学生既能动之以情又能晓之以理。从而达到感情的愉悦,得到理智的满足。只有发挥艺术教育的独持美感功能,才能达到上述目的。音乐教育的功能,从古到今倍受重视,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使情操变得高尚,优美。社会主义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以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来净化新一代的心灵。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无论什么时候,甚至境遇如何恶劣,也不动摇让同学们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是我国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名曲之一,是民族传统乐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室,这首乐曲在国内外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会使我们宛如欣赏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月光透过层层白云,映入江面,远处渔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那优美、深沉的旋律描绘出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加之教师充分的揭示,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极快进入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的静谧、清澈的月夜意境中。乐曲旋律中的“淙淙流水”之声,“蓬蓬远春”之声,“悠悠花香”之气,使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的文化和民族音乐的伟大。□(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苏武情操美感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苏武牧羊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自然美感的桌子
来鸿
韦孝宽守玉壁
苏武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