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系统工程方法与高校德育模式的有机结合

2009-06-22宫兆庆周恩才

活力 2009年4期
关键词:系统工程德育思想

宫兆庆 周恩才

行为反映思想,思想支配行为,引导思想就等于转化了行为,大学生的思想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系统工程的属性去规范人的思想行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特性和社会实际形势需要,按照德育模式运作的机制,构建一套现代德育操作体系,可以切实发挥德育的有效性。加强德育实践模式构建、做好预警体系和德育科学规划工作,可以将系统方法与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构建有机结合起来,就是以当前德育运行体制为突破口,注重整体性思维和系统分析方法,利用工程技术手段,科学决策、层层渐进,加强德育活动过程的规范与控制,克服德育的僭越,搞好德育前瞻性研究,从而全面推进高校德育工作。

一、运用系统方法和工程手段使高校德育模式最大程序化

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将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运用系统方法和工程手段可以使德育实践模式更具有可控性。从工程技术出发,对德育活动程序进行科学定位,可以分为:

1.明确目标:运用系统工程解决复杂的高校德育模式的预测、评价、计划和规划、分析等问题,必须要弄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目标、范围,条件、要求等,即必须首先明确工作目标。

2.调查研究:要精确地分析各种具体道德系统,如区域道德建设系统或整个国民的道德信念、活动等系统。

3.建立模型: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把各种数据进行归纳分类,研究优选,然后根据选择结果及所反映出的基本情况,概略地描述出该系统发展的基本结构模型。

4.分析、决策:有了高校德育发展的基本结构模型,就可以依据对它的一定作用和它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了。制定出一系列有效而又可行的德育实践活动发展的最好方式、政策和策略。在决策者进行决策时,应该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一系列可操作的具体行为方案。

5.评估反馈:把人们观察到的实践结果不断反馈给分析者和决策人员,以便这些人时时对比实际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情况,对德育效果进行针对性评估,检验实施过程,反复修改已有决策,以及行为方式和目标。

二、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来加强高校德育过程和体系控制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系统工程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性,涉及组织、政策、管理、教育等上层建筑因素。系统工程是随着解决各类综合性很高的复杂任务发展起来的。德育实践模式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也基于此点。

1.从系统科学的控制论入手看待德育过程。对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要进行系统思考,从反映系统控制科学的出发,启发现代德育控制论的思考,针对人们思想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可以采取“系统思考、整体控制”为核心的德育过程理论。

对于有多种发展可能的事物的控制,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设“网”,才能有效实现自己的控制目标。这是一个现代控制论的控制能力问题,也是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德育工作,也必须承认自己有限的控制能力,寻求科学的控制“网”,以便对有多种发展可能性的控制对象实施有效地控制和引导。同样,高校德育也不可能网罗天下,但它在一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有作为和有效果的,即有控制能力的。控制论的理论依据是把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接受教育,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教育作用于人。它也符合德育方法论思想,即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一旦形成了这样被人们共识的教育“网络”,从内容、载体到方法上都比较符合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就能有效地实现德育的目标和功能,真正体现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能获得满足的价值。

2.从系统工程的层次性原则入手看待高校德育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认识程序理论是20世纪大系统工程实践与科学哲学和一般认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世界上各种系统大工程的工程设计、实施、组织和管理的经验总结。因此对于我国高校德育实践也有重大意义。

不论何种结合方式,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的诸如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就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它是现代思维方式不同于以往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之一。建立起与新形势下实现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德育体系。

3.高校德育模式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的效应取决于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配合,是否形成教育合力。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尤其需要解决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一致的问题。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构建综合育人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参与教育。这些既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又为学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4.高校德育模式是理论灌输、思想引导、社会实践齐头并进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枯燥的“思品”课变得融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精神的净化。在宽松与丰富的环境中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健全人性。其次,依托高校所处的地域优势,大力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同时要让学生走向社会的大课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课堂——基地——社会”等小、中、大三个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德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协调发展,学生外部教育与自身教育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高校德育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高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5.高校德育模式是政工人员、教师、教辅人员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作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局,必须纳入思想品德建设体系的总体规划,纳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部署,统筹安排。与此相适应的领导管理体制,领导直接抓,教育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学校党、政、工、团、教师、教辅人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从主客体系统耗散结构论入手看待德育目标达成

耗散结构理论的诞生为先导系统自组织理论登上了科学的殿堂以来。以系统自组织理论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的新成果,逐渐形成了建立统一的系统学、探索复杂性的科学新方向,并延伸到德育等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成为当代知识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借助系统自组织方法探索思想自组织现象,进而体现在德育客体活动中,对德育内化过程和促进德育模式的目标达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高校德育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是摸索阶段,还必须借鉴工程手段和系统方法,完善整个高校德育科学评估体系和技术手段,将定性和定量、重点和全面、过程和结果、短期与预期、自评与他评、确定与不确定等因素结合起来,全力探究新时期德育活动规律,创新德育科学模式。□(编辑/丹桔)

猜你喜欢

系统工程德育思想
农业系统工程生态设计及其应用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航空发动机系统工程技术浅析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中科院“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