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009-06-22唐淑娟

活力 2009年4期
关键词:制造费用工时成本核算

唐淑娟

所谓成本是指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成本的大与小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好与坏,因此,控制成本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控制成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控制成本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照限额开支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进行比较,进而,有效地评价企业的经营成绩和经营效果。笔者认为,成本控制的中心问题就是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有两个途径:一是在企业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管理和节约各种消耗,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二是运用新技术和科技手段,不断增加科技开发的投入,在自己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不断提高水平,使自己的产品增强竞争能力,从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这两个途径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所在,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二、加强财务管理,控制成本增加。制定并完善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是降低企业消耗、控制成本增加的前提。为此,在日常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企业规模和生产经营情况,认真地做好各项记录,如:定额管理情况记录、计量验收情况记录、财产清查情况记录等。同时,也要制定材料收发领退、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项制度,并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确保成本控制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决不能把制度形式化,更不能让制度纸上谈兵。只有将制度付诸实施,制度才能发挥作用。

三、加强成本核算,准确把握经营效果。产品成本是检验企业经营成果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指标,如产品质量的好坏,材料、能源的消耗和费用是否节约,资金周转是否通畅,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低,企业管理是否有效,这些都能在产品成本中得到反映。失真的成本核算是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的,更不能说明企业盈亏的问题所在,其结果只能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唯有真实的成本核算才能进行成本比较,才能真实地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企业财会人员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掌握成本核算的知识和技能,按照会计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进行核算和管理,确保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四、把握关键环节,控制成本增加。控制产品成本一定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在重要领域中选择关键环节加以控制,而不是对所有成本一律进行控制。对正常的成本费用开支可以从简控制,对非正常成本费用开支要重点关注,找出问题症结,及时纠正偏差,确保成本降低。

五、推行成本控制,领导要重视。控制产品成本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和支持。企业领导一定要端正思想,一定要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着想,重视并支持成本控制,并且,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地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同时,带动全体员工养成节约成本的习惯,使全体员工明白成本控制是一项集体活动,只有上下同心协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六、标准成本的制定应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性。建立控制标准是成本控制过程的首要环节,为以后的差异分析、业绩考核及纠正偏差提供良好的基础。要制定标准成本,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体现客观性和现实性。

制定标准成本,必须组织财会人员、生产工艺人员、设计开发人员、业务人员等深入车间班组和有关部门,结合以往的实践和目前条件,如企业规模、生产能力、销售能力、技术条件、设备情况、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生产车间管理现状、工人技术操作水平及熟练程度、产品的性能、质量标准、产品配套、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各项定额管理及有关统计资料等都要经过严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切实体现企业的成本目标和要求,促进产品制造过程工作效率的提高。

制定标准成本,必须注意直接材料的用量标准,在考虑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用量之外,还要考虑不可少的材料消耗,如质量问题报废的材料、生产过程中损坏的材料、报废的半成品等和各种难以避免的材料损失。外购材料价格标准要根据上年度价格情况和目前市场价格情况及实际需用量,会同采购部门共同商定,包括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自制零部件价格标准参照本企业成本核算的实际成本结合上述情况制定。

直接人工工时用量标准在制定之前要规范工人生产作业行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减少随意性,避免工时浪费,要根据各正常加工工序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最后加以汇总。同时,也要考虑生产准备时间、间歇时间、停工时间、调整设备时间、废品耗用的工时等,防止不切实际地为多拿奖金而将工时制定过高,水分过大。还要防止不切实际地把工时标准制定太低,影响正常生产和职工情绪,还要考虑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工人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直接人工每小时分配率,应根据企业上年度的实际工资水平和下年度企业预期的奋斗目标、效益情况和提高工人工资水平的因素加以制定。

车间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按可变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分别制定,最后加以汇总。制造费用中的混合成本可视同固定制造费用,适当简化。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的编制,应参照上年度生产量所发生的实际费用水平,通过分析研究找出不足和改正方法,再根据下年度生产量编制出所需的制造费用。

七、降低成本应从一点一滴做起。 降低成本的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供产销各环节,应从一点一滴做起。如采购阶段,在保质保量,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可货比三家,尽量选择功能相当、价格低廉的原材料,控制材料成本。严格质量验收入库制度,加强库管工作,减少材料损失浪费,合理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生产阶段,每个岗位、每道工序从节约一件材料、一个零件、一滴水、一度电做起,想方设法挖潜力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杜绝浪费,提高产品合格率,加强生产环节的管理,控制制造成本。销售阶段,加强业务费、运费、包装费等管理,避免开支的随意性。□

(编辑/丹桔)

猜你喜欢

制造费用工时成本核算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特殊工时制”不能是无限度的“特殊”
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探究
应用导向下的标准成本法综合案例构建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关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财政部就石化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