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丹县种草养畜现状及对策

2009-06-21卢俊祥蒋碧桂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优势重要性现状

卢俊祥 蒋碧桂

摘要对当前南丹县种草养畜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了种草养畜存在的问题、重要性和优势,提出了对策和措施,为南丹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引导种草养畜产业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种草养畜;现状;问题;重要性;优势;对策;广西南丹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358-02

实施种草养畜,发展节粮型畜牧业,走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是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缓解人畜争粮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方发达国家从传统农业进入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建立以种草养牛为主的畜牧业。这也是中国加快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一条有效途径。南丹是个农业县,种草养畜已成为南丹县除瑶鸡和生猪产业以外的第3大优势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2007年南丹县全年渔牧业总产值达2.95亿元。农民人均渔牧业纯收入达750元,其中种草养畜占160元。为了推进种草养畜产业化进程,改良草畜品种,构建南丹县种草养畜发展新优势,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建设进程,通过对南丹县11个乡镇的深入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并结合南丹畜牧业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南丹县种草养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现状

从1996年开始。南丹县就推广利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作为牛、马、羊、鱼、兔的冬季青饲料,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对种草从抵触到现在已普遍接受,部分群众已从种草养畜中尝到甜头。2001年南丹县推广种植桂牧一号作为菜牛的育肥饲料,2002年推广实施南丹黄牛品种改良与推广应用项目,2006年实施猛牛工程项目。截至2007年底,全县有种草养繁殖母牛30头以上的有3户,10~30头的有14户,5~10头的有2l户,建立起芒场、六寨、车河、城关4个牛品改示范乡镇,种草养母山羊50~100只的示范户有30户,种草养兔80~300只的示范户有11户,带动5483户农民参与种草0.1万公顷。开发利用草地1.35万公顷,杂交改良草地0.14万公顷,配套养牛3.23万头,其中肉用牛2.23万头,养羊0.91万只,养兔0.72万只,种草养畜出栏牛2.21万头,羊0.76万只。兔0.61万只,种草养畜产值达11.089.53万元,创利3392.57万元。

1.2存在的问题

1.2.1规模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虽然南丹县种草养畜业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现有草畜业仍以传统养殖为主,处于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状态,缺乏龙头企业拉动。草畜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不高,饲养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经济效益相对不高。

1.2.2规模养殖户资金短缺,饲养技术水平低。由于良种草畜要求的营养水平高,饲喂的成本相对较高,广大农户不愿饲喂良种草畜,而是按传统的方式饲喂当地未经改良的草畜,使得草畜生长速度慢、饲养期长,导致盈利少,甚至亏损,因而挫伤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草畜生产的发展。

1.2.3草畜及其产品质量不高。由于南丹县长期以来注重草畜数量发展而轻视了质量的提高。重生产、轻品质的问题比较突出。草畜品种改良进度较慢,加上缺乏必要的品种资源保护场,南丹黄牛品种资源流失严重,品种退化现象加剧。造成了优质产品缺乏,总体市场竞争力不强。不能体现优质优价,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之路,未能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连接起来,草畜及其产品没有可靠的市场销路保障。

1.2.4草业资源未充分利用。由于南丹县3.33多万公顷牧地中成片草场部分远离村寨,尚未充分利用;而离村寨较近的草场往往放牧过度,土壤板结,局部草地退化严重,草地利用率低。其他类型的草地利用也较少。同时还有大量的冬闲地尚未开发。

2南丹县发展种草养畜的重要性和优势

2.1重要性

2.1.1可以改变南丹县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且符合当前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农牧结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子。南丹县山多地少,耕地数量有限,农作物产量非常有限,仅依靠种植业来发展农村经济已经行不通。而发展种草养畜,可为南丹县开辟新的饲料饲草资源。可节约粮食。缓解粮食供需矛盾,可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南丹县小场镇的何正超两兄弟2001年种优质牧草桂牧一号1.27hm2,他们主要利用牧草对47头菜牛进行短期(80d左右)育肥,从育肥开始一直喂到出栏,经核算节省饲料粮约3760kg,节省饲料费用约1880元,平均每头育肥牛增加经济效益40元。出栏后共获利润1.41万元。

2.1.2生态效益显著。发展种草养畜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南丹县过去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有的地方未遵循客观自然规律,毁草毁林开荒,使林草覆盖率下降,生态功能减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牧草根系发达。多分布在耕层土壤中,可使水土流失减少74.4%,在埂坎、沟渠以及田边种植牧草,可使水土流失减少56.0%以上,从而使“三跑土”变为“三保土”;种草还可以美化环境,草叶叶面水分的不断蒸发。可增加局部地区大气湿度,形成局部小气候;此外利用优质牧草饲养草食畜禽,改变传统的放牧方式可以缓解林牧矛盾。而且种草养畜产生的废物如粪、尿等可通过堆沤、消毒加工后作为农家肥来种草,从而减少化肥的开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减少环境污染。因此,种草养畜能够绿化荒山、荒坡,可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放牧对植被的破坏,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1.3社会效益显著。发展种草养畜能够就地转移南丹县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据统计,2007年南丹县共有人口2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2万人,从事农村牧渔业的劳动力有11.1万人。全县共有5562户农民参与种草养畜。按每户2个劳动力计算,就可解决1万多个劳动力就业问题。如果全县有50%的人参与种草养畜这个项目,那么它的社会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2.2优势

2.2.1自然资源丰富。南丹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清爽温和,年平均气温16.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县境内山地丘陵辽阔;加上水肥、温度、光照等生态条件好,非常有利于牧草植物生长。草山、草坡资源十分丰富,利用期长。全县可作牧地的草山坡3.33余公顷,其中33.33~66.67hm2成片草场50多处。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饲养环境,为南丹县大力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2.2.2品种资源优势。南丹黄牛是广西三大优良役肉兼用

型品种之一。具有体质健壮、抗病力强、适应性强、繁殖性能好、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清甜等特点,南丹黄牛曾远销粤、港、澳等地市场,产品很受青睐。目前,南丹黄牛存栏量5万多头。遗传性状保持稳定,可直接作种用,是广西不可多得的地方特色肉牛品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能。

2.2.3良好的区位优势。北接贵州省的罗甸、平塘、独山、荔波4县,东邻环江县,南接河池市和东兰县,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部。黔桂2省交界处,具有1肩挑2省功能。北靠西与天峨县接壤。是大西南出海广西第1站及通向大西南的咽喉要地。县境内交通网络发达,黔桂铁路和成都至北海高等公路贯穿全境,龙滩电站配套工程—一丹峨二级路已建成通车。南丹到河池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当中,全县所有行政村和80%的屯已通公路;红水河穿过境内南部,船泊运输便利,全县11个乡镇全部开通程控。路网、通讯发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2.4技术力量雄厚。南丹县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科技服务网络健全。全县共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44人,对种草养畜所需技术有部分技术人员以前操作过并获得成功,技术上较成熟;而且有广西大学动科院的专家教授对南丹县实施种草养畜项目作技术协作支持,并愿意为南丹县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和信息服务,加上南丹县农民历来有养牛、羊、免等草食畜的习惯,并且有一定饲养经验,所有这些都为发展种草养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2.5牛、羊、兔等草食动物产品符合绿色消费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禽产品健康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种草养畜可以生产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药残少的绿色畜产品,可以丰富和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在各类肉品的总消费量比例中,像这样的绿色畜产品,中国仅为1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9%,因此发展种草养畜潜力很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3发展对策

3.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应制定种草养畜发展规划。将种草养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引导和关爱,切实加强对种草养畜各个环节的领导,狠抓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做到种草养畜责任到人、任务到村、落实到户。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商落地发展种草养畜业。不断壮大地方龙头企业发展规模,通过企业手段,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产业驾驭市场的能力。各级部门应加强协调合作,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让企业坐得住,有创收,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

3.2搞好组织工作

充分发挥畜牧部门、龙头企业和民间合作组织作用,建立起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由县畜牧部门及基层站承担主导型服务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进入种草养畜流通领域。发展种草养牛、种草养羊、种草养兔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龙头组织的资金、技术优势,在信息、销售、培训、服务各个环节与种草养畜户加强合作。

3.3搞好市场开拓,培植种草养畜的龙头企业

种草养畜面对的是广大农户,由于生产经营的分散,存在着生产上的盲目性、经营方式的封闭性等缺点,无法形成足以影响市场供求的商品量,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也难以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因此,要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必须开拓市场。由政府宏观调控,及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各职能部门做好产中环节的物质配套服务工作,各司其职,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条件。鼓励当地能人或者是引进外面的能人、技术和资金在南丹县从事种草养畜,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中介组织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来培植龙头企业,应用他们先进的种养观念、种养技术、营销网络来带动全县农民发展种草养畜;同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企双赢。

3.4搞好种草养畜的合理布局

为了充分发挥南丹县的自然资源及品种资源区位优势,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要因地制宣、突出特色。在各乡镇要分别专门建立发展种草养兔小区种草养牛小区、种草养羊小区。对小区的管理要“三坚持”:一是坚持规范管理。小区建设要立足长远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前期的场址选择、栏舍设计上切实做到全县一盘棋,实行统一规划用地、统一布局设计、统一建筑模式、统一施工管理、统一达标验收,在养殖过程中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优质服务、统一科学防病治病,在成品牛、羊、兔出栏时,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等。二是坚持高起点发展商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范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养殖小区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力争打造绿色畜产品。三是坚持政策推动。发展养殖小区,流动资金投人大,农户难以承受。为此。县里应出合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由政府帮助养殖户解决小区建设的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养殖户办理的贷款由县政府部分贴息等。

3.5搞好品种改良工作。加快良繁体系的建设

根据南丹县草畜生产的实际情况,应引进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等外国优良品种来改良南丹黄牛,引进波尔山羊来改良当地山羊。引进新西兰兔和依拉兔来改良当地兔。

3.6搞好动物防疫保障体系建设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仅关系到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如人畜共患病、药物残留等)。它不仅是一个技术和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近年来各国对越南等国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及有的国家发生的口蹄疫均采取严厉措施即是例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健康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致其成为畜禽产品国际贸易中新的壁垒,国内外一些城市纷纷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因此,动物防疫保障体系建设应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手段在内的综合措施,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疫病防治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畜产品国内和国际2个市场的需要。

4结语

发展种草养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西部大开发政策。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发展种草养畜,可以充分利用南丹县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资源优势等有利条件。可为南丹县畜牧业提供坚实的饲料基础,促进南丹县畜牧业发展,有利于增加畜产品供给,节约粮食,缓解粮食供需矛盾,使农民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一条有效途径。

5致谢

在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了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宋小白老师的大办指导。南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在论文材料收集、组织过程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猜你喜欢

优势重要性现状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画与话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