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09-06-21朱绍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林 勇 王 新 朱绍辉

摘要徐州市经济林面积约占有林地面积的50%,综述了徐州市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经济林持续高效优质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经济林产业;现状;问题;对策;江苏徐州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356-02

徐州是江苏省经济林的重要产区,种地面积和总产量占江苏省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7.6%,其中经济林面积达到10万公顷,占整个有林地面积的1/2,经济林总产量100万吨,总产值18.87亿元。近年来,徐州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城市。营造绿色生态徐州”这一目标,把加快造林绿化作为建设绿色生态徐州的重点工程,与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并推进,收到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经济林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新植区的不断增加。生产中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并逐渐成为制约全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1徐州市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现状

1.1经济林产业区域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目前,徐州市经济林已基本形成以丰县、沛县大沙河沿线为中心的苹果生产区,贾汪区、环市区周围的应时鲜果生产区,睢宁、铜山县的优质梨生产区,邳州、新沂市的银杏、板栗干果生产区和铜山、新沂、邳州的优质桃生产区。丰县已成为全国十大果品基地之一,邳州银杏生产跨入全国五强县行列,睢宁成为全国重要的砂梨生产基地。

1.2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近年来,徐州市大力开展经济林结构调整,效果逐渐显现。全市高效经济林面积2.67万公顷,从产品结构看,鲜食产品面积8.27万公顷,加工产品面积2000hm2;从树种结构看,苹果3.13万公顷,梨1.93万公顷,桃1.60万公顷,葡萄2000hm2;从栽培方式看,设施经济林稳步发展,生产规模达到经济林总面积的2.6%。

1.3标准化生产逐步推进

在2000年以后。全市开始实施经济林无公害生产战略。制定或引用无公害经济林产品生产技术规程20个。先后建成丰县大沙河富士苹果、沛县张寨葡萄、睢宁王集三水梨等无公害经济林生产基地50多个,面积达6万多公顷;丰县、沛县、新沂、睢宁已成为农产品无公害产地整体推进县(市),从而改变了多年来的经济林栽培体制,产业效益逐步提高。

1.4林产品加工体系初步建立

全市经济林产业“种植一加工”的结构不断延伸,林产品贮藏流通与加工产业雏形已经形成。市区及各县(市)建设林产品批发市场20余个,具有国内外先进加工、贮藏设备的林产品企业10个。目前,全市林产品贮藏能力达到6000t,罐头等加工能力达到7000t。但增产并不代表增收,经济林作为一个产业,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经济效益。提高产量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因为其仅是产业中的材料来源。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抓好反季节栽培。打好时间差,搞好经济林产业高效栽植转型,使生产的林产品成为有较好价值的商品。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气候条件的变化方面

经济林中苹果最适宜的生态指标中,大于35℃的天数要小于6d,年降雨量为560~750mm。过去徐州市平均降雨量约730mm;而2003~2008年。徐州市平均降雨量超过了1000mm。近几年,徐州市气温增高,连年多雨。影响了林产品的品质。降雨量增加不仅使病害加重,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影响林产品的品质,使林产品生产特别是林产品优质生产难度加大。

2.2经济林水利、道路基础设施方面

虽然多年来徐州市经济林地也建设了一批水利设施,但大面积水利设施标准低、老化失修、排水系统不通畅。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另外,经济林道路也残缺不全。为此。加强经济林地高标准排灌设施和道路建设迫在眉睫。

2.3政府和农民对经济林生产的投入方面

近几年林产品价格偏低,又连遇水涝灾害,农民收入减少,投入降低,经济林地平均投入不足1.2万元/hm2,只有常规生产投入额的1/2。另一方面,物价上涨,经济林生产成本增高,林产品生产比例效益下降;加上政府部门对经济林尤其是高效设施经济林地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经济林生产的投入。

2.4高效设施经济林技术方面

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经济林产业装备发展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专业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户技术水平低,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林产品的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农药、化肥超标使用导致林产品品质下降。

2.5市场经营方面

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外贸型龙头企业少,规模化林产品出口量少;广大农户规模小,设施经济林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设施农业专业化组织作用相对较弱。大多数专业协会管理分散,主体地位不明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2.6经济林产业结构方面

经济林总体规模(面积)虽然很大,但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规范和稳定的生产基地比例较低,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使经济林集约化程度低,无法组织大批量的优质林产品生产;同时。加工、贮藏和运销企业与产品生产者没有形成利益的共同体。规模效益不能有效发挥。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以户为单位的农民难以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品种结构,老园区更新缓慢,新园没有占到先机,林产品生产效益低而不稳。徐州市梨、草莓发展迅猛,但其他经济林产品以及反季节盆栽经济林和树木盆景等发展较慢。

2.7栽檀技术水平方面

总体上看。全市现有经济林大都属中、高密度栽培,农民技术操作老化,留枝过密,树势郁蔽,内膛空虚,老、劣果园比重偏大;多数农民不到林产品成熟期提早采收。使不少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严重影响林产品市场声誉和产业效益。

2.8栽檀面积方面

设施经济林面积小,产量和质量偏低。目前,全市设施经济林生产规模只有经济林总面积的2.6%。而经济林设施栽培常常由于栽培技术不配套导致坐果率偏低、产量不稳、品质下降、效益不高。在产品品质上含糖量低、着色差、酸含量大,产品畸形率高。

2.9林产品商品化方面

目前。全市设施栽培林产品生产总量较少,缺少先进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能有效提高商品质量,实现增值、增效。林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不能实行产、供、销一

条龙的经营模式。同时,对林产品采后的分级、包装、销售和市场开发等重视不够,尚未实现产业化发展,产业经济效益偏低,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

3对策

3.1完善政策扶持,提高补贴力度

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设施经济林产业管理组织机构。建立设施经济业协调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形成稳定、统一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制定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经济产业政策。引导厂商企业、外资企业投资设施经济林业,推进林产品产业化进程;积极争取设施经济林产业技术装备、生产机具进入政府补贴目录,加大对农民购买装备机具的补贴力度;围绕设施经济林产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汇集社会资金,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扶持设施农业发展。

3.2加强技术培训,健全服务推广

引进推广适合于徐州市的温室(棚)结构及其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由徐州市林牧渔业局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包括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加快专业技术干部的知识更新,建设一支适应现代设施经济林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干部队伍,为设施经济林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继续加强乡、村两级林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每个重点经济林生产大镇要配备2~4名经济林专业技术人员。要在新品种、新技术及标准化生产方面开展系统培训,努力提高广大果农的素质。保证各项技术措施能够快速及时地得到落实。

3.3强化统筹规划,提升规模经营

在设施经济林生产基地规划与建设中。要正确引导、科学论证、严格标准、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自然条件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修建,统一种植,统一指导”的原则,建成利于设施配套、技术服务和区域化市场形成的规模化基地。根据徐州市的实际,准确定位发展方向。以反季节经济林生产为突破口,将发展的重点放在效益较高的桃、葡萄、棚架梨等方面,争取达到多村一品、一乡一品或多乡一品,形成规模优势,促进设施农业开发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制定和完善高效示范园建设标准,加强经济林地高标准排灌设施和道路建设,加大沟、渠、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加强农田水利配套建设,推广配方施肥、疏花疏果、套袋、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推进林产标准化建设。

3.4培育龙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鼓励建立市、县、镇、村级由生产、销售、贮藏加工各领域企事业单位参加的经济林行业协会,组成利益共同体。利用“三资”大量进入农业的契机,大力发展林产品贮藏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能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有计划地加快现有经济林地的改革改制力度,扶持一批重点经济林企业向龙头企业方向发展,将其经济林地建设成规模化设施及旅游观光型林地,提高经济林地技术档次。增加农民收入。

3.5创新科技,提高经济林产业运行质量

聘任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首席专家,依托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日本鸟取大学等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建立科技示范园区,把新品种、新技术和产业化开发结合起来,重点示范推广经济林棚架等设施栽培先进实用技术。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尽快提高徐州市的经济林结构、生产技术、林产品品质。

3.6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按照绿色、安全、生态、营养和高效的目标要求,加强对农药、化肥、果袋等生产投入的监管力度,确保林产品质量安全,杜绝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

3.7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首先是积极建立经济林产业发展基金。完善经济林技术服务体系。应成立专门的经济林研究机构,开发经济林新品种、新技术,着力解决经济林产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其次是规范完善经济林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再次是加强经济林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善基础设施、规范交易程序、保障销售顺畅。最后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站媒体,广泛收集经济林业信息,掌握国内外经济林市场信息动态,搞好林产品促销。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