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2009-06-21雍永强麦金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失败对策

雍永强 麦金丽

摘要分析了免疫失败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原因,提出了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规范和采用正确的方法、避免刺激减少应激、注意营养平衡、调整动物健康状态、改变养殖观念、加强技术培训等对策性措施。

关键词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312-03

免疫预防接种是诸多预防动物疫病手段中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但在生产实践中。动物经过免疫预防接种后常会出现免疫失败而导致发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易感动物经免疫后抗体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不能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能力大大降低。免疫接种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可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从狭义上说,免疫失败是指疫苗接种过的动物机体不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或应答显著减弱,并导致不能预防相应的疫病;从广义上说,免疫失败是指机体虽经免疫,但由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因,造成接种疫苗后群体或个体未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而呈现的一种不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现就免疫失败后的临床表现、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归纳总结如下。

1免疫失败的主要临床表现

①动物接种疫苗后仍发生相应的疫病。②动物接种疫苗后虽不发生相应的疫病,但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其发生混合感染的疫病增多。③群体接种疫苗后虽未发生明显的疫病,但引起群体生产性能降低、如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鸡群产蛋率下降、猪群生长缓慢等现象。④接种疫苗后动物很快发生相应疫病死亡;或虽不死亡,但也不表现临床症状,体内常检测不到相应的抗体。⑤出现隐性感染、持续感染和带毒动物及垂直感染现象。

2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2.1免疫程序不合理

2.1.1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是干扰疫苗免疫最常见的因素。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接种的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影响后天免疫应答的产生。导致初生动物的免疫失败。防疫人员因为检查、考核等原因,为了提高畜禽的免疫标识率,或者图省事,对不到免疫日龄的幼畜进行免疫接种,可影响免疫效果。

2.1.2未按规定程序接种。一些养殖户不重视免疫程序。不考虑某种疫苗的免疫期,认为疫苗接种过1次后就万事大吉。其结果是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而发病。有些疫苗规定,在首免后应在间隔21~28d后再加强免疫1次。但大部分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尤其突出的是口蹄疫疫苗的免疫,由于疫苗副反应做不到按免疫程序加强免疫而使动物发病。千家万户散养的畜禽则很难做到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定期免疫。

2.1.3免疫程序不适合本场户实际。一些养殖场(户)没有根据本场(户)的实际和所使用的疫苗特性制定免疫程序,而是生搬硬套教科书或其他场(户)的免疫程序,虽经免疫但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出现免疫失败。

2.1.4免疫次数不够。大多数疫苗接种1次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力,必须多次免疫。同时要考虑上一次免疫接种产生抗体的半衰期。过早接种可能被抗体中和,过迟则会错过激发2次免疫应答的最佳时期。

2.2疫苗问题

2.2.1疫苗的质量问题。疫苗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疫苗瓶盖松动,真空状态破坏,效价降低;因运输、保存不当或疫苗取出后在免疫接种前受到目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或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有些饲料经销商和种畜禽场在销售饲料和仔畜禽时搭送疫苗给养殖户,这些疫苗则无质量保证;防疫员和养殖户在领取、存放、使用环节上不能按要求操作。都会影响到疫苗的质量。

2.2.2疫苗选择不当。有些动物病原体有多种血清型,因此选择疫苗时,应能覆盖当地流行病原体的血清型,否则会引起免疫失败。某些肉鸡场忽视肉仔鸡生长快、抵抗力相对较弱的特点,选用一些中等毒力的疫苗,如选择中等偏强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新城疫I系疫苗饮水。这不仅起不到免疫的作用,相反会造成病毒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中等毒力的法氏囊疫苗还可损伤免疫器官。禽流感疫苗由于易于变异,当流行毒株变异后。注射疫苗株后就起不到预防的效果。

2.3操作不规范

2.3.1多种疫苗同时接种。随意将2种或2种以上疫苗同时接种,机体就可能对其中1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显著降低:或者2种疫苗产生拮抗作用,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如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猪瘟和蓝耳病疫苗等。这些疫苗不能同时使用,必须间隔一定的时间使用才能起到预防的目的。

2.3.2疫苗稀释剂不当。疫苗的稀释剂选用不当,或使用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的稀释剂。如猪瘟冻干苗,需用生理盐水稀释,但有的防疫人员把1瓶盐水开口后使用几天甚至1个月以上。饮水免疫时,饮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等都会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2.3.3接种剂量不准确。接种时打飞针或害怕发生免疫副反应等其他原因使注射剂量不够。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从而使动物机体不能够获得坚强的免疫力。如生产中最常见的就是口蹄疫疫苗注射剂量不足。注射剂量过大时,又会抑制机体产生抗体,甚至出现免疫麻痹,并可致动物出现临床症状而发病。如猪瘟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有的养殖户注射剂量达到4~5头份甚至更多,不仅浪费了疫苗,而且又会出现免疫麻痹。

2.3.4疫苗接种途径不当。未按规定途径接种疫苗。而是想当然、图方便。如滴鼻、滴眼免疫时,疫苗未能进入眼内、鼻腔;或饮水免疫时,免疫前未限水或饮水器内加水量太多,使配制的疫苗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饮完而影响剂量;或需要肌肉注射的疫苗,为图方便加入到饮水中使用。使接种的疫苗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2.3.5免疫注射前不按要求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现病史等。被注射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待产、吮乳期等。致使发生不良反应。

2.3.6注射器械及注射局部消毒不严。畜主或防疫人员不能很好地按照规范操作对防疫器械、注射部位进行消毒。有的则一只注射器不作认真处理用于多种生物制品的注射。有的不是1畜1针头,而是1个针头打多头畜。

2.3.7没有认真对生物制品进行检查。对生物制品的外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是否有破损等没有进行认真的检查,没有详细阅读生物制品使用说明书等,盲目使用疫苗造成免疫失败。

2.4饲养管理不当

2.4.1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栏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应用疫苗接种期间,动物可能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则影响到免疫的效果,导致免疫失败。

2.4.2使用霉变的饲料或垫料发霉。霉菌毒素可侵害动物胸腺及鸡的法氏囊,损害巨噬细胞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后造成免疫失败。

2.4.3应激刺激。接种疫苗前后,动物受到应激刺激,就可能激发肾上腺释放皮质激素,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从而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2.4.4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许多重金属(铅、镉、汞、砷)均可抑制免疫应答而导致免疫失败;某些化学物质(卤化苯、卤素、农药)也可引起动物免疫系统的组织部分甚至全部萎缩以及活性细胞的破坏。进而引起免疫失败。

2.4.5用药不当。许多药物(如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或者在使用抗生素期间进行免疫接种。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细胞的减少。以致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2.5动物机体的因素

2.5.1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的病原体有很多,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病、传染性法氏囊和腺病毒感染等。这些传染性病原体主要是侵袭、损害动物的体液或细胞免疫中枢器官,使其淋巴细胞生成受到破坏、降低或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机能障碍,使动物群体对疫苗接种的应答反应性降低,出现免疫抑制现象。

2.5.2早期感染和患有传染病。接种时,畜禽已经感染了现场病原微生物,或接种后尚未产生坚强的免疫保护力之前。感染了现场病原微生物,免疫应答作用减弱或无免疫应答。

2.5.3患病畜禽。患病畜禽和病愈不久的畜禽自身免疫能力差,接种疫苗后不会产生免疫应答。

2.5.4营养因素。饲料中蛋白质等的供给及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的正常代谢。对机体内抗体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缺乏后动物机体内合成免疫抗体的物质供给受到影响而使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

3预防对策

3.1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

选择优质疫苗,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贮存与运输疫苗。运送时将疫苗装入盛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箱。坚持“苗随冰行,苗完冰未化”的原则,避免高温或阳光直射。冻干苗应放在至少-10℃以下的冷冻环境中保存。有些进口的冻干苗中加入了耐热保护剂,可以放在4~6℃保存。灭活油苗一般保存温度为4~8℃。免疫接种前。要对所使用的疫苗逐瓶检查,注意有效期和苗瓶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内是否真空,有1项不合格就不能使用。同时,使用疫苗时应结合当地疫情和发病毒株特点进行选择。

3.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动物群体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3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

疫苗接种操作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免疫效果的好坏。冻干苗若配套有稀释液时,必须使用配套的稀释液;没有配套稀释液的疫苗,一般使用生理盐水稀释。饮水免疫和气雾免疫可用蒸馏水或冷开水稀释。所用的水不得含有消毒剂、重金属离子,饮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属容器。能饮用的疫苗在使用时可在水中加入0.3%的脱脂奶粉作保护剂。在疫苗饮用前可适当限水以保证疫苗在1h内饮完、并设置足够的饮水器以保证每只动物都能同时饮到疫苗水。气雾免疫要保证雾粒在50um左右。点眼、滴鼻免疫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鼻腔。刺种痘苗时必须保证刺种针每次浸入疫苗溶液中浸沾后再刺种。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时,注射剂量要反复校正,使误差小于0.01mL,针头不能太粗,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接种过程中还要注意针头的消毒与更换。

3.4避免刺激,减少应激

在免疫前1d与免疫后3d内应尽量避免刺激。减少噪音,防止应激反应的发生。遇到不可避免的刺激时。应在接种前后3~5d内,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制剂。如电解多维、Vc、V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氯丙嗪、杆菌肽锌等抗应激药物,可有效地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

3.5注意营养平衡,合理选用免疫促进剂

营养是产生免疫力或提高免疫抵抗力的基础,应尽可能选择配合饲料或要注意饲料营养平衡。合理选用左旋咪唑、卡介苗、干扰素等免疫促进剂,增强免疫效果。确保饲料中不含影响免疫力的物质,如霉菌毒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等。

3.6调整动物健康状况,选择适当时机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前后,要调整好饲养密度,控制好栏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勤换垫料,营造舒适的饲养环境,防止疾病发生。接种疫苗前应对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检查。对患病动物,要适当延迟接种时间,尽量避免在免疫的前后3d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驱虫药、抗病毒药,特别是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

3.7改变“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观念

走出只重视饲养、不注重管理,只注重治疗、不重视预防的误区。注意严格控制疾病的传染源,严防病原的入侵,从防控疫病的源头抓起。重视动物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改善动物养殖的生态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体质,增强动物抗病能力。

3.8加强抗体水平监测

定期对养殖户饲养的畜禽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对抗体检测不合格的畜禽要及时进行补免。

3.9宣传、普及动物疫病防治常识

加强兽用生物制品使用常识的宣传,普及科学的动物免疫知识。兽用生物制品的使用必须在兽医指导下进行,使用者必须按照兽用生物制品说明书及瓶签上的内容及农业部发布的其他使用兽用生物制品的规定来执行。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畜禽饲养场(户)的免疫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宣传普及动物疫病防治常识,提高养殖场户防病能力。

3.10加强动物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考核工作

加强动物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动物防疫人员的管理考核。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从而提高免疫接种的质量。

猜你喜欢

失败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论《欲望号街车》中布朗琪的性格与宿命
浅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一份写满“失败”的治愈系简历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蛋解创业:熬一碗“失败”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