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种猪的科学引种

2009-06-21张延翔杜森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种猪引种误区

张延翔 杜森有

摘要指出了种猪引种常产生的健康状况误区、体形误区、体重误区和从多家种猪场引种误区,井从制定科学合理的引种计划、引种前准备、挑选后备母猪的要点、挑选后备公猪的要点、到场后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科学引种的方法,以期为种猪引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种猪;引种;误区;科学引种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277-02

养猪企业每年必须更新种猪,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5%。种猪的更新率及更新质量关系到养猪企业的命运,但是许多引种客户在进行引种时存在很多误区,往往导致引种失败,造成经济损失,有的甚至引进疫病。现就笔者在从事种猪教学及科技推广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种猪引进四误区

1.1健康状况误区

有些养殖户在引种时只考虑价格、体形,而忽略了健康这个关键要素,引进种猪时同时把疾病引了进来。因此,在引种时应首先注意猪场的防疫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严格,所在地区是否为疫区,所处的环境位置是否有利于防疫。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抽血化验。

1.2体形误区

广大养殖户在引种时过分强调种猪的体形,只要是臀部大的猪。不论它的生产性能、产仔数、料肉比、瘦肉率等各种指标如何就盲目引进。国内所称的双肌臀猪只是猪的一种体形特征,皮特兰、杜洛克、大约克、长白均有双肌现象。经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双肌猪的泌乳能力要比单肌的泌乳能力差5%~10%,直接影响仔猪的断奶窝重。另外,臀部大的猪容易发生难产,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引进种猪时,公猪要侧重瘦肉率、胴体品质、肢蹄健壮度、生长速度、饮料报酬等性状;在选择后备母猪时则应侧重于相关母性特征,如产仔数、泌乳力、生活力及母性品质等。

1.3体重误区

在引进种猪时。多数养殖户都喜欢要体重大的猪,殊不知这样已经为今后埋下了许多隐患。引进体重大的猪有以下几个缺点:①体重大的猪多数为选取剩下的猪,挑选余地比较小。可能有某方面的问题或者生长性能不理想。②达到60kg以上的后备母猪应该更换后备母猪料(如没有后备母猪料,可以用怀孕前期料1/2+哺乳母猪料1/2),因为此时的母猪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而育肥料中存在许多的促生长剂,会损害生殖系统发育,降低了后备母猪的发情率以及配种受胎率,造成很大的损失。而种猪场一般不会更换饲料,因为这样做会影响猪的生长速度、体形以及毛色等。③后备猪达60kg以上后应当限量饲喂以避免过肥,但种猪场同样不会这样做。因此,在引进体重偏大的猪时都有些过肥,如果体况正常,恐怕生长速度不佳。④引进的种猪在配种前。还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免疫注射和驱虫,以及建立人猪的亲和关系。若猪的体重大,时间将不会很充分。

1.4从多家种猪场引种误区

一些养殖户认为引种种源多;血源远,有利于本场猪群生产性能的改善,殊不知这样做引进疾病的风险也就越大。因为各个种猪场的细菌病毒环境差异很大,而且现在疾病多数都呈隐性感染,一旦不同的猪场的猪混群后,暴发疾病的可能性将增大,所以引种时应尽量从一家种猪场引种。

2科学引种

2.1制定科学合理的引种计划

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包括品种(大白、长白、皮特兰、杜洛克)、种猪级别(原种、祖代、父母代)、数量(关系到核心群的组建)。选择从能够提供健康无病、性能优良种猪的大型种猪公司引进。

2.2引种前准备

引种前应将隔离舍彻底清洗、消毒。并且空舍至少1周以上,隔离舍要远离已有猪群。设计1个装猪台,运猪人员不用进场即可把猪卸入场内,这样既方便叉可防止带入疾病。

2.3挑选后备母猪的要点

一般建议体重在60kg以下;具备本品种特征(毛色、头型、耳型等),面目清秀,头颈较轻;乳头排列整齐均匀。有一定间距,没有无效乳头(瞎乳头、翻乳头、副乳头);应选择外阴较大且下垂的个体,阴户发育较小而且上翘的母猪往往是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的个体。

2.4挑选后备公猪的要点

公猪要求睾丸发育良好,轮廓明显,左右对称,大小一致,没有单睾、隐睾或赫尔尼亚,包皮不能有明显的积尿,具备明显的雄性特征,四肢强健有力。

2.5办好一切必要手续再装车

车辆在出发前和到达拉猪地点时都应充分清洗、彻底消毒。消毒可以用2%~3%的火碱溶液彻底冲洗,再用清水冲净拉猪车,以免烧伤猪只皮肤。适当准备一些垫料,如沙土、锯末等,以防车内太滑。查看检疫证明和消毒证明是否合格。夏季还应准备充足的饮水。上车前可注射长效广谱抗生素(得米先等),以提高猪只抵抗力。对特别不安的猪,可注射镇静剂。

2.6到场后的注意事项

(1)猪到场后,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对猪的体表及运输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再用清水冲冼干净,进入隔离舍。12h内不要喂料,先让猪休息并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供给饮水,即每次少量供给,待饮完10~20min再饮,防止暴饮。水中可加入口服补液盐或电解多维。12h后,少量、逐渐地给猪喂料,3~5d达到正常饲量;否则,可能造成猪的腹泻或便秘。

(2)猪只到场后,出现腹泻、便秘、皮肤红点、咳嗽、发热等症状一般都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为了减少由于应激而引发的疾病,猪只到场后,在饲料中加入药物预防,例如支原净(上海诺华)100mg/k+金霉素400mg/kg,连喂2周。

(3)猪只到场1周、各方面情况基本正常后,应该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本场内的疫苗接种情况和抽血检疫情况进行必要的免疫注射(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等)。免疫要有一定的间隔,以免造成免疫压力,使免疫失败。另外,应在配种前进行2次驱虫,驱虫药可选择美国辉瑞生产的通灭、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4)15d后,可以将原有猪群奶仔猪的粪便拌入饲料中饲喂3~4次;也可以将原有猪群种公、母猪的粪便放置隔离舍内,使之产生共同的微生物区。经一段时间观察无异常情况后,对猪身彻底消毒,并转人生产场区投入调教待用。

猜你喜欢

种猪引种误区
解读种猪疾病的种类与防治以及检疫检测方法
解读种猪疾病的种类与防治以及检疫检测方法
过敏误区,你中了几招
种猪疾病的有效预防
养猪场引种的注意事项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