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校园绿化植物配置

2009-06-21李凤军王洪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绿化植物配置

李凤军 王洪成

摘要总结了当前校园绿化现状,从点、线、面3个层次介绍校园绿化植物的配制,并就其配置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北方校园绿化植物配置提供参考一

关键词北方校园:绿化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198-02

1校园的绿化现状

1.1整体绿化无主题,绿化缺少特色

校园环境既是学生休憩、活动、学习的场所,也是校园人文精神的体现,一些校园整体绿化有余,美化不足,无突出性主题,样式呆板,无法体现一所学校的气质。

1.2园内物种少

纵观学校的各个角落,乔木主要以杨、柳为主,灌木、藤本植物较少,地被植物多以结缕草铺就草坪。缀以沙地柏斑块。行道树基本以银宗杨、旱柳为主,道路镶边较少。群落结构单一,物种丰富度小,自然生态系统极易遭破坏,生态平衡难以维持。

1.3植物季相、色相变化不明显

校园暖季以绿为主要底色,与红砖色的建筑楼群相得益彰,但秋冬季节景观萧条,缺少色彩和生机。整体色彩明暗、冷热的对比较差,色块比率不协调。

1.4平面绿化有余,垂直绿化不足

校园绿化多以草坪铺就。较大平面内植被多为低矮植物,高大乔木、灌木较少,植被层次结构不明显。随着建筑物的增多,绿化面积逐渐减少,要以最小的地种出最大的绿量,急需加大立体绿化,节约空间,见缝插绿,整体提高校园的绿化总量。

2北方校园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

2.1点

指一些主要地点的处理,如大门、办公室的入口处等。这些地点常给人第一印象,有所谓“门面”之说,所以植物配置设计要求简洁别致,设有种植槽或花坛的,可配以色彩丰富的观叶植物,如洒金榕、红花继木、黄刺梅等;门前有空地的,可采用乔、灌、地被搭配造景,也可成行成排种植观叶观花灌木;还可以配置时令花卉摆设,色彩图样常换常新,变化多姿。

2.2线

包括校道两侧绿化、运动场周边绿化、校园周边防护带绿化等,它像网络般连接着一片片的绿地,使之形成一个整体。校道两侧行道树的选用,主要以荫庇为主,可用旱柳、垂柳、杨树、唐槭树等阔叶树木,也可以间植小榆树、水蜡、黄刺梅等球灌木。如果道路离教学楼、实验室等建筑的距离小于5m时,则不应该选择阔叶树作为行道树,可用花灌木、绿篱作路旁绿化植物,也可以选择云杉、杜松等树身耸立、遮蔽性小的植物。运动场周边绿化既要保持通透,又要有一定的遮荫,可种植高大的乔木,如樟子松、钻天杨等,乔木下不宜配置灌木,以免阻碍运动,造成植物的伤害。校园周围防护带的绿化,其形式多为成行成排地种植乔木,可一排,也可以多排,根据实际需要及用地面积而定。如在校园北面,可多种几排大乔木,以阻挡北风吹袭。

2.3面

指面广、量大的绿地,如校园内游憩绿地,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前后面积较大的地块。其目的是为了在建筑周围形成一个安静、清洁、卫生的环境,其布置形式首先要服从建筑功能的需要。在教学楼、图书馆的南面,实验室南北面的绿化,应考虑室内的通风采光需要,在离建筑5m之外。才可以种植大乔木,近窗边种植灌木,其高度不宜超过首层窗户,在建筑东西侧,可选择一些快生阔叶大乔木,以防日晒。在离教学建筑一定距离、面积较大的地块,可规划为校内游憩绿地,即全校师生课余交谈休息的场所。其设计多使用自然式或混合式,通过植物构景,结合堆山置石或雕塑小品,丰富园景,但总体布局设计上要满足师生散步、休息的功能要求,不论主景还是配景,都要与环境相协调。

2.4空间

指垂直绿化,包括屋顶绿化、花架绿化和墙面绿化等,是利用较小土地而获得较大绿化面积的有效方法,而且还丰富了绿化的层次和形式。屋顶绿化场地比较狭小,并受多方面的限制,有土层薄、易积水等缺点,在植物应用上应慎重选择,主要以灌木、草本花卉为主,也可结合水池、小型假山、园林小品等布置,尽量打造出安静、幽雅、空气清新的环境。花架绿化一般在离花架1m内选用一些攀藤植物在地面上种植,也可以在花架上固定一些盆栽花卉,既可遮荫又丰富了景观,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室外学习、活动、休息环境。如果建筑的角隅线条生硬,通过植物进行缓和最为有效,宜选择观叶、观花植物成群配植,也可略作调整,栽草,再植花灌木组景。

3校园绿化配置特点

3.1校园绿化与园林绿化的差别

(1)园林是以树木、花草、山石、水面等自然景物为主体,以建筑小品为点缀,来衬托自然景物,即使量较大的亭台廊榭,除造景需要外,其功能也是为满足人们的游憩要求。而校园绿化是通过种植树木花草等措施,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配合校园建筑起着衬托的作用。

(2)学校是以建筑为主体的空间环境,大部分教学活动都在建筑空间内实施,园林要受建筑的制约,与建筑协调搭配。如校园建筑属现代建筑,园内就不要出现一些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小品;规则式的建筑布局就应配合规则式或混合式的园林形式。在设计中,不能盲目地搬抄公园中的山水楼台,而减少仅有的绿地面积,使绿化功能失调;也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绿化效果而密植树木,盲目配植。应当充分利用绿化来美化建筑立面,弥补建筑空间的不足,使绿地与建筑相协调。

3.2校园绿化应体现校园活动的特点

(1)中国传统园林的点景手法是创造校园意境的手法,通常通过题咏、匾额、石刻等反映出来。校园中的置石、花架、亭台等都可以形象化、诗意浓的题咏来点出主题,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性质、教学宗旨、培养目标等,在校园中设置一些点题点景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品的设置要同学校的大环境和设置的具体环境相适应。如在中学校园,可以1位为祖国作出杰出贡献的古今人物雕塑为主题或寓意积极向上的小品,激励师生共同努力,报效国家;卫生中专学校校园以救死扶伤为题材,来显示师生们为祖国医务事业献身的决心。艺术品或纪念物会使整个校园情景交融,它不仅使每个学校各具特色,还有助于教学潜能的发挥。

(2)校园中多有分区,只是划分的角度有差别,每一区由于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质,容易构成独有的形象特征,以强化人的感受知识。以植物的名称来点出某一区域的特征可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某大学的的4个学生宿舍区就是以所种植的植物命名为枫园、樱园、梅园、桂园,充分表现了校园绿化的个性。

(3)校园绿地设计受制于校园内各建筑,同时具有辅助教学任务完成的功能,如宿舍附近的绿化,需要提供一个安静、相对封闭的环境,利于师生的安静休息;教室、图书馆周围的绿地需开阔视野,为师生长时间的阅读提供一个调节视力、消除疲劳的绿化开阔视野。总之,要根据建筑的功能考虑相应的形式,形成不同的特点。

3.3校园绿化应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校园绿化要结合园林景观设计,是因为校园良好环境的创造,一方面,要通过大量的人工改

造自然来实现,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处理现有的自然景观,以充分利用和塑造自然景观为手段对调剂校园环境过于人工化的缺感。

(1)校园植物在景观应用上的规划。根据各校具体环境进行绿化规划,如高校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城区区域,充分利用地势、水面等,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处于闹市中心的校园,一般发展空间有限,绿化应着眼于增绿,充分利用建筑的墙体、围墙、配建花架等,以搞垂直绿化为主,如种植爬山虎、地锦等植物,给建筑披上绿色的外衣,再配置一些花草点缀校园。发展空间较大的校园,宜以常绿的植物为骨干,广檀乔木,配置草坪等,使校园广阔的空间显得丰满。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如利用原有的水面,在其四周种植柳树等植物,适当的配建凉亭、座椅等,是学生晨读、休息的好场所,也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景观。

(2)校园植物在景观应用上的配置。①校园绿地是以植物为主体的设计,是用乔木、灌木、草本组成的植物环境。植物不同的树姿表现了不同的美感、不同的风格,如松、柏有庄重的氛围;柳、竹、玉兰、等植物呈现的是一片清新气息;龙柏、马尾松等植物有伟岸的气势,表现的风格不同,所选的植物也不同,这就要根据设计的意旨来选择。②植物配置得体,能使校园成为风景园林。如果校园地广,可多植紫丁香、山杏、红樱桃等花果;同时也要照顾到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建筑物,使之互相协调、自然。特别重要的是,要根据草木花卉的习性、形态、花色等特点,巧妙地布置。而有些校园在紧邻建筑物的前后左右种植几排茂密的乔木和灌木,致使室内采光、通风不良,阴暗潮湿,也有不少高校的成片绿地上,挤满了各活动空间,而且高大的乔木、茂密的灌木还阻碍了人们的视线,缩小了视觉空间,同时又遮挡校舍建筑,即使再美的建筑也难以展露风姿,无法表现校园的景观。因地制宜栽种不同高度的植物,组成不同功能和审美需求的空间,根据植物高度不同层次,配合建筑物布局恰当地采用不同绿化方式,配置适宜的树种和花草,使它们分别起到遮挡、隐蔽、庇荫、分隔、观赏、衬托、点缀等不同的作用,就可以组成各种功能的空间和校园景观。③校园植物的选用,除考虑实际的需要外还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竖向景观效果。乔木、灌木、草本的上、中、下层次要丰富;阴、阳植物配置要合理。如紫薇、夹竹桃、变叶木、海桐、月季等盆栽阳性植物应置于阳光充足处;马樱丹、紫背万年青、茶花、红背桂、南天竹、散尾葵、杜鹃等盆栽中性或阴性植物,应置于半阴或较阴的环境中。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充分体现优美的风姿,从而满足校园内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一系列空间要素的需求,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空间。

猜你喜欢

绿化植物配置
简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配置应用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自学习免配置方法
论高校网络防火墙的配置与管理
计算机Linux网络操作系统特点及服务器配置研究
丽水城区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初探
城市园林工程绿化植物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