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皂荚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2009-06-21牛金伟程晓娜王晓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皂荚栽培技术

牛金伟 程晓娜 王晓丽

摘要分析了皂荚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介绍了皂荚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包括采种、种子处理、育苗、人工造林和虫害防治,以期为皂英优质丰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皂荚;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167-01

皂荚(Gledistsia sinensis Lam)树干高大,树姿雄伟,寿命长达600~700年,是生态环境林、经济林、城市景观林及乡村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其木材坚硬,油漆性能良好。耐腐耐磨,是制造家具、车辆、工艺材等的好材料。我国皂荚虽分布面积广,但资源量少,群体残次濒危,急需收集、保护,对优异种质进行人工造林。为了帮助农民群众搞好科学管理,提高皂荚产量、质量,增加经济效益,2005~2008年,孟津县西部黄土丘陵区引进了皂荚树,并进行了科学管理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皂荚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皂荚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皂荚分布广,北起河北、山西、陕西。南达福建、广东、广两,西至陕西、山西、甘肃、四川、贵州、宁夏等省(区)。分布与栽培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0%,多栽培在平原丘陵地区。太行山、桐柏山、大别山、秦岭及伏牛山都有野生皂荚,垂直分布多在1000m以下,四川中部可达1600m。

皂荚为深根性树种,喜光不耐庇荫,耐旱节水,耐高温,喜生于土层肥沃深厚的地方,但在年降水量300mm左右的石质山地也能正常生长结实。在石灰岩山地及石灰质土壤上能正常生长,在轻盐碱地上,也能长成大树。皂荚树寿命和结实期都很长,大致可划分为幼年期、初果期、盛果期、衰果期和枯老期5个阶段。

2皂荚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2.1采种

选择树干通直、生长较快、发育良好、种子饱满的三十至一百年生盛果期的壮龄母树。于10月中下旬采种。采收的果实要摊开曝晒。干后将荚果砸碎或碾碎,去果皮,风选,即得净种,种子阴干后装袋干藏。

2.2种子处理

皂荚种皮较厚。发芽慢且不整齐,播种前须进行催芽处理。paramjeel认为皂荚种子采用浓硫酸溶液处理15h发芽率会提高。美国密西西比等地对皂荚种子进行20种方法处理,认为用热水浸泡或热/冷水交替浸泡能处理较多数量种子,但种子发芽率低;对种子采用侧面或端面刻痕和加热针在种衣上划1个孔(烧伤)能获得最好效果。也有报道认为,用波长632.8mm、功率25mW激光处理皂荚种子和穗条,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种子发芽率与穗条生根率。另外,采用1:4~5碱水浸泡48h,再用清水泡24h,发芽率可达80%~92%。也可在秋末冬初,将净选的种子放入水中,待其充分吸水后,捞出混合湿沙贮藏催芽。翌年春天种子裂嘴后,进行播种。

2.3育苗

育苗地应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方。播前进行细致整地,施有机肥45~75t/hm2,筑成平床或高床。采用条播,条距20~25cm,1m长播种沟播种10~15粒,播后覆土3~4cm厚,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0cm左右时,间苗、定苗,株距10~15cm,当年苗高可达50~100cm。着培育二年生大苗,于秋末苗木落叶后,按0.5m×0.5m的行株距进行换床移植。

2.4人工造林

皂荚采用直播造林、植苗造林、根蘖分株造林等方式。对达不到9000株(丛)/hm2的林地要进行补植补造或新造。

2.4.1直播造林。可在春季土壤墒情较好或雨季降过透雨后直播造林,采用穴播或撒播2种方式:穴播9000~12000穴/hm2,穴的规格为25cm×25cm,每穴点播8~10粒种子,覆土厚2~3cm,播种量225.0~337.5kg/hm2,一般10d左右即可出土;岩石裸露和人工不易进行穴播的地段可采用撒播,播种量450~675kg/hm2

2.4.2植苗造林。春、秋2季均可造林,以秋冬季造林为好。造林前一般要小穴整地,规格为30cm×30cm×20cm,株行距1.0m×1.0~1.5m。栽植时要深栽踩实不露根。雨季雨量较多时,可利用当年苗进行雨季造林,要求苗高20cm以上。半木质化小苗上山造林效果也很好。植苗造林主要用于缺株补植。

2.4.3根蘖分株造林。根蘖分株造林在早春发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土壤水分充足的地方可边分株边造林。栽植时剪去地上部分,只栽根部,栽植穴的大小要与根系的大小相适宜,培土要踩实,以保墒保成活。

2.4.4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对因冬春季野外用火管理不严造成皂荚天然林被烧损的火烧迹地,可利用其生长特性,进行迹地更新。方法是将地上烧伤植株从基部伐除,促进其萌蘖生出新植株。此方法简便易行,成林快,效果明显。

2.5主要虫害防治

2.5.1皂荚豆象。成虫体长5.5~7.5mm,宽1.5~3.5mm,赤褐色,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种子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咬破种子钻出,等皂结荚后,产卵于荚果上,幼虫孵化后,钻入种子内危害。防治方法:可用90℃热水浸泡20~30s,或用药剂熏蒸,消灭种子内的幼虫。

2.5.2皂荚食心虫。以幼虫在果荚内或在枝干皮缝内结茧越冬,每年发生3代,第1代4月上旬化蛹,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第2代成虫发生在6月中下旬,第3代在7月中下旬。防治方法:秋后至翌春3月前,处理荚果,防止越冬幼虫化蛹成蛾,及时处理被害荚果。消灭幼虫。

猜你喜欢

皂荚栽培技术
皂荚树
难忘皂荚
绒毛皂荚
往事
皂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