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檀栽培管理技术

2009-06-21彭丽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特征特性

彭丽琴

摘要阐述了青檀的特征特性,介绍了青檀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青檀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檀;特征特性;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165-01

青檀,又名翼朴、檀皮,为榆科青檀属的落叶乔木,高可达20m,胸径可达1.7m。我国独有种,阳性树种,常生于山麓、林缘、沟谷、河滩、溪旁及峭壁石隙等处,成小片纯林或与其他树种混生。适应性强,喜钙、较耐旱和瘠薄,根系发达,生长速度中等,萌蘖性强,寿命长,喜生于石灰岩山地,也能在花岗岩、砂岩地区生长。种子天然繁殖力较弱。花期4~5月,果8~9月成熟。

青檀皮是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木材坚实致密,韧性强,耐磨损,是制家具、农具、绘图仪和细木工的良材;植皮加工后才是细木工、车木、泡花板、食用菌等的优良用材。发展青檀林并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对解决山区县天然林保护和木材加工之间的矛盾,促进山区生态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西北部,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的山区县,林业用地12.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69%,是安徽省重点林业山区县。全县共有5.6万公顷的石灰岩山场,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6%,这部分山场森林植被差,岩石裸露严重,林地产出低,又影响自然景观,但是很适合青檀生长。目前全县保存相对较好的青檀林分共有809.27hm2,其中稳定收获的面积351.33hm2,年产活材424万千克,产干皮34万千克,全县青檀林产值为1512元/hm2,其中稳产青檀林产值为6480元/hm2。由此可见,青檀的经济效益与经营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可挖潜力巨大。由于青檀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展青檀造林和管理,对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有重要作用,目前石台县已将其列为德援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首选树种推广,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为进一步提高青檀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林农增收和林业增效,现将青檀林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整地栽植

青檀非常适生于石灰岩山地,是石灰岩山场造林的优良树种。因此,在林地选择时,宜选石灰岩山地、花岗岩或砂岩山地,土层深厚的低山缓坡上也可造林,特别是在溪边、河边、沙石滩及村前屋后栽植更为适宜。青檀整地应在冬季进行,采取块状整地,栽植穴规格为50cm×50cm×40cm,栽植一般在春季解冻后、萌芽前进行。造林密度根据经营目的、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确定。丰产林标准一般为:株行距1.5m×2.0m,栽植密度3300~3450株/hm2,成林后保存株数2775~2925株/hm2;立地条件好的,早期实行林粮间作的。适当稀植,株行距为2.5m×2.5m或2.0m×3.0m;栽植密度为1500~1650株/hm2。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做到起苗后及时栽植,栽不完的要及时假植。

2抚育管理

造林后,应加强抚育管理,幼林每年抚育2次,在5~6月和8~9月进行,要求全面清除林内杂灌、杂草,翻松土壤,将清除的灌、草围堆在幼树周围作肥料,对生长不良的幼树,应结合中耕适量加施追肥。成林后为了促进郁闭,减轻抚育量,提高初产,要逐渐疏伐。每年在夏季进行1次抚育,采条后翌年春季桩头嫩条丛生,当嫩条长到25~30cm时,应适时摘除细弱嫩条,在每个砍伐的老桩周围均匀保留3~4根壮条,留优去劣,使其生长旺盛。

根据目的不同,青檀可采取矮林作业、头木作业等经营方式。矮林作业是在造林后2~3年,离地面5~8cm处截干,促其根部萌发新枝,以后每3~4年刈割1次,取枝剥皮;头木作业是在造林后3~4年,幼树直径已达2~3cm,离地面1.5cm处截干,砍时不可损伤干皮,以后每3~4年在原砍割刀口略高处刈割1次,取枝剥皮。

3病虫害防治

青檀有较好的抗病虫害能力,一般较少遭受病虫害。据调查,石台县青檀主要病害有青檀叶斑病,病叶初期出现暗色圆形斑点,病斑渐大后,中央呈灰白色,严重时斑点蔓延使叶片枯落。通常矮林作业的植株上发生较严重。防治措施:一是彻底清除和烧毁患病枝叶,切断病源;二是加强抚育,清除杂草,剪除过密细弱枝条,改善通风条件,砍除临近披荫的树木或枝条;三是改变作业方式,低湿地区不宜采用矮林作业,可采取头木作业或杯状整枝:四是在每年4~8月,用1%波尔多液喷洒,效果显著。

4适时采收

青檀刈割应在冬季落叶进行,青檀皮以二至三年生枝条的韧皮纤维质量最佳,能造出优质的宣纸。每次刈割时,应将桩上所有枝条全部砍除,以免影响来年嫩条萌发和出现老嫩不均的现象,采条时基部保留4~5cm,以利萌发新条。砍刀要锋利,力求一刀砍断,不可用手掰折。以免损伤桩皮,影响翌年发芽。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特征特性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