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果树产业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中的生态学意义及其保障措施

2009-06-21张大海唐章虎何峰江李文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和谐社会新疆

张大海 徐 麟 唐章虎 何峰江 李文慧

摘要介绍了新疆生态环境在全国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南疆自然资源及基本情况、南疆果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经济和生态效益。提出保持和维护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是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发展果树种植业符合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全局的需要,符合南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融合友展的要求。最后从科技支撑、财政补贴、风险补偿机割、组织体系建设4个方面,论述了促进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果树产业;和谐社会:生态学意义;保障措施;新疆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155-03

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要求社会矛盾的双方或矛盾的多方在运作过程中能达到并保持双赢或多赢的结局。

1保持和维护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是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生态环境的定义较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定义是: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各种自然要素(生物要素、非生物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综合体。生态平衡的核心是要求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子通过发展和调节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生态平衡是整个生态系统赖以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根本保证和重要体现。

人类生产和生活各类活动的总能量。不能够超越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平衡是和谐社会的自然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针。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是清晰认识系统内部动态平衡的有关规律,抑制破坏平衡因素的成长,促进有利于系统良性发展因素的增多及其效用。只有整个自然基础基本保持一个生态平衡状态以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在这个环境当中生产、成长、进步,最后在一个共同文明的基础上达到高度的和谐。

西部处于全国生态资源要素的源头区、水土流失敏感区、风沙源头区,这里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东部、全国乃至东亚地区的环境和经济建设,其生态环境在全国生态系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起着生态屏障的作用。具有集生态环境脆弱性、人口贫困性、生态功能价值和资源价值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于一体的“三位一体”显著特征,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涉及的区域利益关系、民族间的利益关系、代际公平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各种基本关系处理对可持续发展有着全局性制约。

新疆是西部的主体区域之一,西部生态环境的各种问题在新疆都有集中表现。新疆属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土壤、生物群体结构、气候因子等决定了新疆绿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受到区位与自然条件的限制,新疆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型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必须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确保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2发展果树种植业符合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全局的需要

新疆总面积16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6,边境线长5600km,周边与多个国家接壤,是我国面积最大、国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又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区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在全国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的5个地(州),即阿克苏、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生产建设兵团的4个农垦师,包括42个县(市)和55个团场,是中国最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据新疆统计年鉴,至2007年底,该区域总人口数950.56万人,占新疆同时期总人口数2095.19万人的45.4%;其乡村人口数494.16万人(农业人口数693.94万人),占同期该区域总人口的52.0%。其中喀什、和田的农村人均收入仅为2500元左右,远低于全国和新疆的平均水平。同时,这个区域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2200km左右,既是中国两部的屏障,又是向西开放的门户。

南疆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多在200d以上,生长季节(4~9月)日照时数1460~1720h,太阳总辐射量546~645kl/cm2,>10℃的光合有效辐射量187~224kJ/cm2,年平均气温在10~12℃之间,>10℃有效活动积温多在4000℃以上,年平均日较差为14~16℃,年降水量多在80mm以下,空气干燥,土壤通水透气性好,有天山山脉融雪灌溉,是世界温带落叶果树优质果品产区之一。

南疆水资源总最384亿立方米,占新疆水资源总量的43 6%,且60.0%的水资源分布在夏季,与新疆夏季热量相对集中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致,形成了水热同季的明显优势,十分有利于果树的生长。新疆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污染轻;独特的自然环境,病虫害少,适宜生产优质绿色果品。特有的生态环境赋予了南疆生产优质北方落叶水果的外部环境条件,使之生产的水果无论是外观品质,还是内在质量都堪称一流,历史上果树栽培业就很兴盛。

新疆是我国和世界多种果树的起源中心或次生起源中心之一,且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作为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中转站,为保存和形成多种多样的果树品种提供了种质基冈基础:新疆各民族在房前屋后栽植果树的朴素生态意识,也丰富了当地的果树品种多样性:还有新疆各绿洲间多相距遥远的特点,也为保存许多性状特异的果树品种提供了天然的隔离环境。在这多种人文地理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下,新疆形成了丰富的果树品种。1959年新疆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全疆性果树资源普查工作,1983~1985年又对全疆的果树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复查,登记备案各类果树16科,35属,194个种及变种,仅民间栽培品种类型就达1000余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品种有300多个,名、优、特、稀资源50余份,真可称为中国落叶果树种质基因资源的天然宝库。

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果品栽培历史造就了其鲜明的优质果品特色,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和田核桃、阿图什木纳格葡萄和无花果、喀什巴旦杏、和田皮亚曼石榴、楼兰红枣等都是享誉国内外的优质特色果品。

近年来,果树产业已经成为新疆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的重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和发展现代大农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棉仡、粮食、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特色林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使之成为新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到2010年种植规模达到

100万公顷,其中环塔里木盆地达到80万公顷”。

到2 007年底,全新疆果树种植面积已超过61.07万公顷,其中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已达到43.10万公顷(不含生产建设兵团)。初步形成了以杏、葡萄、核桃、香梨、石榴、红枣、苹果、扁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主产区。一些果树产业发展较早的县(市),来自果树的收入已经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目前,新疆果树产业已经成为与石油、棉花、粮食同等重要的支柱产业。

因此,发展果树种植业,将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加速脱贫步伐,加快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为保证新疆的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符合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全局的需要。

3发展果树种植业符合南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的要求

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第1大内陆盒地,盆地中部为世界上第2大沙漠,即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4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沙漠面积的47%,而且流动沙丘占85%。沙漠化,问题是塔里木盆地地区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长期制约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但直接对南疆绿洲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也是影响全国生态环境的3个沙尘暴源头之一。

新疆生态环境的各种问题在南疆都有集中表现。南疆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天然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全新疆乃至全国生态系统作为整体都将受到严重破坏。保护南疆地区生态环境,对于确保全新疆乃至国家环境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只有确保南疆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才会有全新疆的和谐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全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果树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其不仅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还可以吸纳大批的从业人数,具有深远的产业开发前景,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果园中果树及其防护林不仅仅改善了农田生态条件,而且果树和生态林一样具有阻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地面无效蒸发、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降低噪声和调节气温方面不次于生态林树种。一些果树还具有良好的防、抗污染功能。如核桃树在防尘、治尘树种中名列前茅。与其他生态林树种相比。很多木本果树的寿命可达百年以上,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其失去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价值后,转为生态林发展,可长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应㈣。还可以利用果园开展旅游观光,在发挥生态景观效果的同时,为市民的休闲旅游提供广阔的绿色空间。因此,无论在退耕还林的经济林建设中,还是特定区域绿化建设中,果树的生态效应都会得到充分发挥,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们是新疆绿洲人工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促进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南疆环塔里木盆地计划发展80万公顷果树,按现代果园管理并结合南疆实际,按照每人管理1.33hm2计算。仅栽培管理就将至少吸纳劳动力60万人。由果业带动的二、三产业,特别是果品采收、加工、流通和销售,还将吸纳约120万个劳动力。果农增收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会维持和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利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

近年来,随着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果树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推进了农田林网化和平原绿化进程,提高了绿洲森林覆盖率,使得绿洲内部的生态状况不断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已经成为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如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和田地区近年来降水量显著增加,沙尘天气明显减少。除大气候因素外,与绿洲内部果树面积的增加和绿洲外围大型防护林带建设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发展果树产业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与生态林发挥同样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4果树产业稳健发展的保障措施

果树产业是一个从良种繁育、采前管理、采后处理到流通消费等呈链条式关联的整体互动的产业,其中任一环节都可能影响果业的效益。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南疆的果树生产已有良好的基础,果树产业已显雏形;当前,正面临品种优化、技术升级和产业成型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至2007年末,南疆果树种植总面积已经达到43.1万公顷,占南疆耕地面积130.5万公顷的33.0%。

4.1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和果树产业化的主体是科技人员、企业家及农民技术人员。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和激励机制,强化科技和人才资源重要性的意识,使为新疆果业发展提供重要成果及投身于生产经营第1线的科技人员劳有所偿、功有重奖,积极、主动的为新疆果业的发展出谋献策、贡献力量。企业家是市场运营的核心,企业对市场最敏感。应制定优惠的政策,提供优质的服务,扶持以果树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和企业家。农民是果业第1线的操作员,是具体栽培管理经营的实施者。培训大批的农民技术员是加速新疆果业发展的人力基础。

果树产业的升级,需要现代果品市场营销技术、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现代果品生产基地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网络作为后盾。因此,需要加强果树产业协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果树产业信息咨询系统、现代果品生产技术培训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使果树产业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到达基层果品生产者、营销者及相关产业的经营者手中。

4.2财政补贴

政府需要加大对果树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以保障果树产业的壮大。按照现代果树生产、果品采后处理和营销的要求,针对果园基础设施,如水利、道路、机井、小型农用的果园机械、机具、果品分级包装设备、果品贮藏库、果品冷链运输设备和干果果品的加工厂等,政府应该从资金上进行示范性或鼓励性的补贴和扶持。

4.3风险补偿机制

果树是前期投入较大、可长期连年收益的高效经济作物,因其生长周期长而频繁遭遇自然灾害,多数果树品种还具有进入盛果期前无经济效益时间长的特点。因此,果农将承担一系列新知识的学习,如栽植技术、土肥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承担自然灾害、水果需求市场的变化等风险,进而影响农民发展果树的信心。鉴于果树在农民增收、退耕还林和南疆生态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为保持果业稳定、良性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实际,尝试由政府从生态公益建设资金中建立果树产业发展风险基金;或鼓励保险公司设立有关防范果树产业发展风险的险种。

4.4组织体系建设

随着果树产业的发展和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果树生产技术手段已经不适应现代果树产业化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果树技术推广体系已迫在眉睫。为了提高新疆果树产业化水平,需要从组织管理形式上健全完善果树生产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建立以村组为单位的技术普及点。建立多种形式的果树产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使生产管理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与果品产前产后服务等果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组织进行市场化运作和服务。探索改革原来人员不足、但又养懒汉式的“大锅饭”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无编制、以服务获酬、用考核聘任的技术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和谐社会新疆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