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助县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及发展情况

2009-06-21全永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发展前景栽培技术

全永成

摘要介绍了互助县双孢菇栽培技术及发展情况,分析了其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加大对双孢菇生产的认识,提高产量。

关键词双孢菇;栽培技术;发展前景;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104-01

双孢菇属担子菌亚纲,伞菌目,蘑菇属,又称圆菇、白菇,原产于法国,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食用菌,也是我国栽培最为广泛、产量最大的一种食用菌。

1栽培技术

1.1栽培季节

双孢菇发菌适温为22~25℃。出菇适温为14~20℃,喜冷凉型气候。互助县地区春、夏、秋3季均适宜栽培。特别在全国各地因夏季高温无法生产双孢菇的情况下,互助县气候凉爽,仍可生产,且价格较高。

1.2栽培场所

栽培双孢菇可建专用菇房,可在塑料大棚、日光节能温室进行床架式栽培,也可建简易的拱棚进行畦床栽培。

1.3栽培工艺

双孢菇栽培工艺流程为:原料预温→建堆→堆料发酵→入床播种→播种后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一般生产周期为5~6个月。

1.4技术要点

1.4.1品种类型及基本特征。世界各国栽培的双孢菇有3个品系。即白色品系、棕色品系、奶油色品系。其中白色品系色泽纯白,子实体圆整,肉质脆嫩,适宜鲜食和加工,是栽培最广的品种,其他2个品种因色泽不佳、不宜加工、朵形不整、品质较差等原因栽培很少。

1.4.2建堆。栽培双孢菇的培养料有多种配方,下面以麦草、牛粪为例。选择优质无霉变的麦草、牛粪,一般100kg麦草加100~150kg牛粪,加石灰粉2.5kg,对水60kg,并加1%石膏、尿素、碳氨、4%油渣、2%过磷酸钙。堆料在发酵前吃足水分,然后做堆,一般高1.5m,底宽2.0~2.5m,顶宽1.0~1.2m,长度视料多少而定,上面覆膜。发酵时间视气温高低在25~35d不等,期间翻堆4~5次,并视堆料含水量及酸碱度情况,添加水、石灰粉及杀虫剂。

1.4.3进棚及播种。温室或大棚在生产期间用麦草帘遮阴。培养料要趁热进棚,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料厚20cm,均匀平铺于架床上,用菌种3瓶/m2,把菌种搓碎,均匀地撒播在培养料上,轻轻拍平,使菌种紧贴料面。

1.4.4发菌及出菇管理。播种后。先在床面盖1层薄膜。发菌阶段以保温保湿为主,料温以25~28℃为宜,若遇高温天气,要掀开薄膜,以降低料温。播种后7~10d菌丝基本布满床面,再过5~7d进行覆土(材料以粗细均匀的沙壤土为宜,取地表20cm以下的土壤)。当菌丝普遍长到细土缝中时,应及时喷结菇水,同时加大通风,保持85%~90%的湿度。足够的覆土水及较高的气温是高产优质的基本条件。

出菇期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水分。出菇后,以调节空间湿度为主,保持畦面经常湿润,空气相对湿度在850~90%。畦面隔天喷洒水1次,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5%20%。②温度。出菇前期温度高,尤其以塑料棚保温性能较好,应尽量将菇棚内的温度控制在15~18℃之间,高于20℃应及时遮阳通风,喷水降温,气温过低时,应密闭大棚,加厚保暖物,防止冷风侵入。③通风换气。出菇期间,要求菇棚内空气新鲜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降低CO2浓度,促进子实体形成,并健壮生长。气温高时,应在清晨、傍晚通风,气温低时,宜在中午通风,每天1~2次,每次1~2h。④采菇后期管理。当菇直径达到2~4cm时,及时采收。采收后要及时将菇根和死菇捡出。防止发生病虫害。同时将采菇后留下的空穴用细土补平,防止积水后影响出菇。

2互助地区发展双孢菇生产的优势

2.1适宜的气候资源优势

双孢菇菌丝在20~24℃时,生长速度较快且浓密健壮,高于25℃则生长不良。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9~22℃,以13~16℃为最适宜。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偏低,菇体粗壮肥大,质地致密,质量好。双孢菇喜冷凉型气候,内地只能在冬季及春秋气温较低时生产,而互助地区春、夏、秋3季均可栽培。特别在夏天炎热时期。高温死菇及菌丝退化现象少,有利于高产、优质、高效地发展生产。

2.2双孢菇本身的品质优势

双孢菇等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其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多种蔬菜、水果,是典型的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能量的保健食物,几乎可以被世界所有民族的饮食习惯所接受。双孢菇不仅可以做为食物直接食用,还有较为明显的药用价值。

2.3环保型生产的优势

双孢菇不仅其产品是绿色食品,其生产的全过程也都是环保型的。人类不能直接当作食物的各种农作物秸秆及林业副产品,大多没有被充分利用,而被焚烧或腐烂,从而污染环境,而双孢菇生产恰恰是利用这些副产品,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生产后的培养料是优质的有机肥,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及有机质。

2.4价格及市场优势

双孢菇生产在互助地区,可作为反季节蔬菜进行生产。夏季,当全国各地因气温过高的原因不能生产,而此时需求量又极大时,互助地区却能大量生产。此时的价格优势十分明显,批发价可达8~10元/kg。双孢菇除鲜食外,还可用于生产药品、罐头,进行精深加工,上海、广东、福建等地需求旺盛。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扩大规模,树立品牌

目前,互助县仅在台子、东和2乡有2处双孢菇生产地,面积不足5000m2,且包装简单、无商标。因此,要想真正发展双孢菇生产,必须上规模,建基地,包装上档次,创品牌、名牌,抢占省内、国内市场。

3.2普及技术,提高产量

青海省双孢菇的生产只有几年的历史,虽然外省市有较为成熟的栽培技术,但要实现大规模、上档次的生产,首先必须将成熟的生产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同时,生产和推荐使用优质高产菌株以提高产量。

3.3防治病虫害

保持环境卫生,调节好菇棚温、湿、气之间的矛盾;确保堆肥质量,推行二次发酵,适时播种,及时覆土(覆土在用前认真做消毒、灭虫处理);发生病虫害时应及时用药防治,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与绿色作物轮作倒茬,避免重茬影响产量。

4小结

双孢菇的生产与大田农作物生产相比,是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工厂化生产,需要一定的生产设施。首先,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信贷行业,要从资金上给予扶持;其次。搞好技术服务,普及栽培技术,并逐步发展白灵菇等喜凉型高档食用菌;最后,动员农户走“公司+农户”、“反租倒包”的经营模式,目前台子乡就是利用这种模式,邀请宁夏、福建的种植户与其真诚合作,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发展前景栽培技术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运用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