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籼稻湿润育秧技术

2009-06-21张常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籼稻中稻秧田

张常春

摘要介绍了杂交籼稻湿润育秧技术,包括适期播种,预防烂秧;科学管理,培育健壮苗等,以期为杂交籼稻的育秧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籼稻:湿润育秧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041-01

湿润育秧是安徽省中稻稻区主要的育秧模式,特别是近些年早春气候多变,科学育秧极为重要。现将杂交籼稻湿润育秧技术介绍如下。

1适期播种,防止烂秧

杂交中稻前茬主要是油菜、小麦和少部分冬闲田。油菜在5月中下旬陆续收割,小麦在6月上旬收获。因此,可根据前茬收获期和杂交中稻适宜的秧龄(30~35d),向前推算播期。正常年份。油菜茬杂交中稻在4月20~30日分批播种。小麦茬杂交中稻在5月10日前后播种,20日前结束,冬闲田的播期最早应该安排在4月20日前后开始,过早播种,气温多变,不仅生长缓慢,而且易受低温影响和管理不当而发生烂种和烂芽。

1.1水稻烂种

水稻烂种是指幼芽未出土即腐烂死去,症状为种谷软烂,谷壳颜色变深,挤压种谷溢出污绿色浓浆。腐烂发臭。其原因主要是播前种子处理不当,使发芽率降低;如稻种未晒干浸透,浸种时换水不勤;催芽时稻种堆心温度过高,发生高温烧种,或者催芽时水分过多,温度低,催芽不齐,哑谷多。要防烂种,播前必须做好晒种、选种、浸种和催芽工作。

1.2水稻烂芽

水稻烂芽是指幼芽已出土,但在出苗前腐烂死去。其种类有芽腐、翘腿、黑根和焦头4种,其中以芽腐和翘腿为主。

1.2.1芽腐的症状。最初谷壳表面以芽口为中心产生白色絮状物,进而发展为圆盘状锈褐色或污绿色软块,芽尖褪色,呈曲状枯死,谷色变深胚乳呈灰白色浆液。有臭味。芽腐的原因是在持续低温阴雨下,芽谷生活力下降,迟迟不能扎根,特别在畦面长期灌水缺氧的条件下,易导致绵腐菌、腐霉菌等多种病原危害。芽腐的防治:首先,应加强管理,切记灌水上畦,应保持畦面湿润通气,以利扎根立苗。其次,一旦发病,应立即排水晒田,在晾干的畦面上于傍晚喷施1:200~400倍的敌克松农药和0.1%硫酸铜混合液,施药液750k/hm2,单施硫酸铜药液也有一定效果。

1.2.2翘脚的症状。根芽横卧畦面,根不入泥,芽鞘异长,“头重脚轻”。其原因为秧板过硬,根不入泥,或秧板过软,根抓不住泥。特别在因长期低温而灌水上畦造成缺氧的情况下,翘脚更为严重。在畦面不平、低洼积水处也常发生翘脚。防翘脚的措施:要力求秧畦平整,播种时秧板软硬适度,提倡踏谷入泥,已发生翘脚的,应立即排水晾田,通气增温。以利扎根立苗。

2科学管理,培育多蘖健壮苗

多蘖健壮秧标准,秧龄30~35d,主茎出叶6~8片,移栽时每株普遍带有2个大分蘖,根旺白亮,茎粗而扁,苗挺叶绿,均匀整齐。就培育壮秧的措施介绍如下。

2.1播种前要把好5关

即播前要把好晒种、清水选种、浸种、药剂消毒和催芽等5关,其中以催芽最为重要,也最易出现问题。催芽的要求为“齐、匀、壮”。“齐”指催芽率在90%以上;“匀”指根芽生长均匀一致;“壮”指根芽粗壮,根芽长度及比例适当。气味清香。杂交中稻应催短芽,以“根长半粒谷,芽长为根长的一半”为宜。催芽之初,应适当提高稻堆温度,开始时可用45~50℃温水淘种2~3min,趁热上堆覆盖保温。24h既可露白。露白前若温度低,可用温水淋种增温。当有90%种谷露白后应逐渐降低温度。要勤翻拌散热降温,如谷壳发白干燥,要用20~25℃的温水淋透稻谷,并逐渐摊薄。应根据稻谷“通气长根,闭气长芽”的原理,以水分的多少来调节根芽生长的比例,当达到催芽标准后,即摊晾炼芽,以适应外界环境。

2.2做好秧田

秧田在精细耕整施肥后,分畦开沟,做成畦宽1.5m、沟宽30cm、沟深15cm的秧田,耥平畦面后泥浆落谷,踏谷盖1薄层陈草木灰,以增加保温保湿能力。秧田播杂交中稻150.0~187.5kg/hm2,秧田大田比1:10左右。秧田管水实行“前湿后水”,即2叶以前沟中有水,秧板上无积水,以促进通气扎根;2叶后逐渐建立水层。2叶前水分的把握可概括为5句话: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小雨排干水,大雨前畦面上浅水,连续晴天“跑马水”,以防畦面开裂。“跑马水”通常上午10时灌1层薄水润畦面,下午3时排尽。

2.3施肥管理

2.3.1早施断奶肥。稻谷内主要含淀粉,蛋白质量很少,通常当秧苗长至2叶前便消耗殆尽,因此应在二叶期结合秧田开始灌浅水早施断奶肥,施75kg/hm2左右尿素。

2.3.2施用多效唑。在施用断奶肥的同时,为使秧苗矮壮,多发分蘖,还应提倡施用多效唑。具体用法:在3叶前施3kg/hm2或拌在断奶肥中施用,亦可对水喷施。敌克松遇光易分解,应在傍晚施用,主要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

2.3.3灵活施用起身肥。起身肥俗称“送嫁肥”,在拔秧移栽前5d左右施45~60kg/hm2尿素,提高秧苗基部茎鞘的含氮量,使秧苗在移栽前发粗短的自根,以利于早扎根、早返青、早分蘖。中稻的起身肥应根据苗情与天气灵活掌握,通常对叶色偏淡、生长无力的秧田施用,苗色深、叶片嫩则不宜施。

猜你喜欢

籼稻中稻秧田
超声波处理籼稻种子对发芽过程及其幼苗抗性的影响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感怀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江西省粳稻种植面积突破6 666 hm2
富顺县中稻—再生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