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高海拔地区退耕还林(草)地苜蓿栽培技术

2009-06-21张文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紫花苜蓿退耕还林栽培技术

张文辉

摘要总结了西部高海拔地区退耕还林(草)地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退耕还林(草)栽培紫花苜蓿提供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草);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西部高海拔地区

中图分类号S55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028-01

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两部地区,是黄河上游湟水河的主要支流源头之地,也是国家确定的退耕还林(草)重点县之一。自2000年试行退耕以来,至2003年累计退耕1.52万公顷,对海拔在2500~3100m、坡度>25°的脑山半脑山退耕地采取还草的方式,还草后,海拔高、坡度大、冬季气温低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退耕还草地牧草的正常生长,致使其控制坡耕地水流失的作用不太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经过试验和调查研究,提出在两部高海拔地区退耕还林(草)地种植紫花苜蓿的模式,使问题得到解决。

1退耕地区基本情况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青海省东部,祁连山麓之南,湟水上游北川河流域。海拔2280~4622m,年均气温5.5℃,年降水量450~800mm,年内无霜期100~120d左右。目前县境耕地4.8万公顷,草场18.2万公顷。

大通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9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1.52万公顷,其中退耕0.64万公顷,周边荒山治理0.88万公顷。在退耕还林(草)工程草种选择上,根据本县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和工程立地条件,对于海拔超过2500m以上、坡度>25。的脑山半脑山退耕地采取还草的方式,主要种植紫花苜蓿和披碱草等草种,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全县林草覆盖率均呈上升趋势,水土流失地区及林学:退化地区的植被恢复情况良好。

2栽培技术

2.1播种地的选择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lya)属豆科牧草,喜温暖、半干旱气候,抗旱力较强,根系发达,根瘤多,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分枝多,覆盖能力强,能有效控制地表蒸发,适应性强,针对大通县的实际情况,紫花苜蓿可在海拔2500~3100m浅脑山阴坡地区种植,也可在阴坡、半阴坡和沟底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种植,均能安全越冬;不宜在红粘土、沟底排水不畅的土壤上种值。大通地区种子不能成熟,播种当年不刈割,第2年可刈割2茬,以后每年割2茬,可收鲜草18.75~20.10t/hm2,干草3.75~18.75t/hm2

2.2播种地准备

2.2.1精细整地。苜蓿种子小,因此,播前整地质量要高,对摞荒地、板茬和梯田地要求耕翻整地,秋深翻、春浅翻,使土壤平整、紧密,达到上虚下实,无大土块。

2.2.2耙地。翻后要求用耙子耙平,保墒待播。同时,清除草根,特别要清除赖草、白草等根茎性草根,播种时还要进行耱地,使表层疏松。

2.3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合适的苜蓿品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根据大通县草原站在本县脑山高海拔地区引种试验研究结果,金皇后、维多利亚、牧歌401+Z品种、巨人201+Z等品质优良,产草量及产籽量高,是最适于大通地区的栽培品种。

种子的纯净度要求达到98%以上。播前将种子晾晒1d,促其萌动,然后用碾子轻轻擦破种皮,再用根瘤菌剂予以接种。也可采挖当地老苜蓿的根瘤,摘取晾干研碎拌种,1kg种子拌60g菌剂干粉。

2.4播种

2.4.1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霜冻期已过,气温稳定,播种后幼苗发育良好,有利于形成高产,但此时大通脑山地区干旱少雨,会因缺墒而影响出苗,要提前做好防旱措施。

2.4.2播种方法。坡度<30°的退耕地,采用人工撒播,撒播时先将种子用适量细土混匀,然后分2次撒播,2次路径以垂直为宜,力求均匀,最后耱平地表,予以镇压;坡度>30°的陡坡地,采用水平方向用锄开沟,沟距30cm为宜,沿沟播种,然后浅覆2~3cm土并压实。收青草田播量为22.5kg/hm2

2.5田间管理

2.5.1除草。播种当年,田间管理的关键是控制和消灭杂草。在苗期,苜蓿生长缓慢,杂草生长迅速,苜蓿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出现幼苗弱小,严重者造成幼苗死亡。因此,苗期必须除草、去杂去劣。幼苗顶破土皮的能力差,在播种后、出苗前,如遇板结,要及时破松土表,消除板结层。

2.5.2施肥。在播种时或播种前施入少量氮、磷肥,对苜蓿定植效果好,结合耕翻整地,施磷酸二铵150kg/hm2、尿素75kg/hm2。生长期间,每年或每2年结合中耕追施磷酸二铵,追肥以氮肥为主,并搭配少量磷、钾肥。刈割后结合耙地、松土施磷肥。

2.5.3春耙。翌年早春土壤解冻后,紫花苜蓿未返青前,需及时耙地,使土壤疏松,既可保墒,也能消灭地面虫害。每次刈割后,仍需中耕,以利保墒,加速返青。

2.5.4培土。在冻害严重的地区,为了使当年播种的苜蓿安全越冬,应在土壤封冻前进行培土,培土厚度一般为5cm。

2.5.5动物管理。紫花苜蓿在生长期内,是各类牲畜喜食的优良青饲料,在农牧结合区,要做好大田的管理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网围栏,防止牲畜践踏。

2.5.6病虫害防治。大通地区紫花苜蓿的主要鼠害是高原鼢鼠,当地农民采取机械和药物法捕捉,效果良好。对于出现的锈病、褐斑病等病害的苜蓿可用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喷杀或播前拌种消毒防治。

2.6刈割

春播苜蓿,播种当年不刈割,不放牧。刈割要根据当地情况而定,一般以孕蕾至盛花期较好。第2年后,每年可收2茬,留茬高度在5cm左右,第2茬须入冬前1个月刈割,留茬高度以15cm为宜,以利积雪和积累养分安全越冬。

猜你喜欢

紫花苜蓿退耕还林栽培技术
变温与采后贮藏时间协同作用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关于阿鲁科尔沁旗传统奶食品加工业发展基础分析
短时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片气孔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