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就业需求的交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09-06-20钱卫东刘彬霞

消费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钱卫东 刘彬霞

[摘 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对交通人才的需求特点以及高校对该领域人才培养环节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交通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交通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钱卫东(1970-),男,江苏海安人,199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硕士,讲师,现于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工程的教学与科研。

一、适应现代交通的发展,培养宽口径高素质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就业难度普遍加大,如何保障学生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各级政府和高校面对的首要难题。作为交通工程类人才的培养单位,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培养环境如何跟我国交通发展的趋势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是否符合“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框架要求,坚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建立宽厚的知识平台为基础,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综合能力,为交通领域输送宽口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原则,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二、我国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特性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国约有4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工程专业。基于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和未来的多发展目标,结合我校校本部以及公有民办学院(京江学院)的交通工程专业七年来的就业情况,交通工程专业毕业人才就业的岗位主要有五类:①在交通、规划、公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技术服务;②在设计院、施工及监理单位从事技术、经营与管理工作; ③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技术推广与管理工作; ④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进行科研工作; ⑤在其它非对口部门工作。从中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去向并不绝对集中于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而出现各行业的需求均衡发展的局面,在不同行业中的发展,所需知识与素质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的,但是很多企业往往强调对人才的实践和工作经验要求,并且这种趋势目前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加剧。

但我们目前在教育理念和组织模式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推陈出新不够,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能力小。在教学方法上,观念陈旧,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以发挥。在考核方法上,过分强调知识本身的测试,而对思维方法和创造能力很少进行测试,结果往往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在专业服务方向上,没有体现与时俱进的意识,很多新的交通问题没有研究,造成了对人才需求和供给的脱节。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交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交通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对交通人才的需求是有层次分别的,从工程管理岗位讲有: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技术部门经理、专业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从专业技术资格讲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等;从执业资格讲有: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不同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应有所区别。作为应用型交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为: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前提,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参照,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基础,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交通工程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交通人才。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教育诸多方向。在实践中,我们结合本校实际,落实让“需要工作的人成为工作需要的人”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围绕学生就业和职业能力形成这一核心,调整专业设置、重建课程体系、改革评价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学校为阵地、以课堂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需求,仅在课堂上练不出实用的专业技能,也提升不了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我们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体现“三转变”:即把学习过程转变为工作过程,把学习环境转变为工作环境,把学习者转变为工作者。倡导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又一体现。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的过程。

(四)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落实就业导向课程理念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上岗就业的重要途径。我校通过到企业上门走访,请企业老总来校联谊,强化校企合作管理等措施,打开了校企合作的新局面。20多家企业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签订了联合办学和就业安置协议,初步形成了工地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四合一”办学特点。这种模式既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又促进了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了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五)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是杠杆,评价也是导向,只有建立相应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才能真正落实以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我校按照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评价与非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评价同步、产品质量评价和职业能力评价同步、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同步的思路分教师和学生两大系列构建了新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教师质量评价方面学校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既有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又有对育人能力的评价,还有对教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评价。在学生质量评价方面分别制订了《学分制实施方案》、《专业课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生产性教学实习成绩考评办法》等。促使学生良好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形成。通过这种全面的质量评价,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四、结束语

目前,高等教育也面临着21 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挑战,我们有必要结合交通行业的发展、技术进步和现实的国情,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变压力为动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程琳,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

[2]丁卫东,钟炳迪,刘明,构建面向21世纪的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3]邹累,卢毅,李晓,产学研结合培养交通高层次人才模式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4]刘玉梅,李辉,李孟顺等,交通运输类专业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 (3)

[5]赵丹,谭海,江霞,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国商界[J],2008(9)

猜你喜欢

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提高交通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措施探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