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与北大校徽

2009-06-20高一萍

消费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校徽鲁迅个体

作者简介:高一萍,中讲,单位: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句话形成了鲁迅最强劲的审美心理定势,他的创作总是刻印着它的原型悲喜交织的审美特征、人性化与个性化融合的人物视角以及动态美与静态对比相统一的审美效应。

由鲁迅先生设计的北京大学的校徽,充分体现了当时五四风潮,更是适应当代潮流。既传统又现代,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前任北大校长许智宏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这也正是鲁迅先生在校徽设计时就赋予的殷切期望。

一、传统与现代整体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个核心话语:“科学”与“民主”, 鲁迅一方面充分肯定科学对于东方落后民族的特殊意义,给以很高的期待,强调西学,但他同时提醒:如果以“科学为宗教”(即今天我们所说的“唯科学主义”),就会产生新的弊端。这其实是内含着鲁迅对科学的独特理解:在他看来,“科学发见(现)常受超科学之力”,因此,科学与信仰,理性与非理性,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渗透与促进的。这正是典型的鲁迅的特殊思维:他从不对某一单一的命题(如“科学”、“理性”)作孤立的考察,而总是在正题与反题(“科学”与“信仰”,“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中进行辩证的思考。

传统的中国无时无刻不面临新的挑战,中西结合,理性与非理性,相互矛盾,相互渗透与促进,是中国前进的几乎唯一道路。鲁迅先生从来没抛弃过旧式教育汲取的深厚功底,他的思想来源于传统的中国,在设计中也深深的印证了传统美给鲁迅带来的影响。无论如何变化,型必须是中国的,“心”必须是中国的,这也是北大校徽最大的形!

二、“自由”观飞翔的心

鲁迅的个体生命自由观,是包含着一种博爱精神,一种佛教所说的大慈悲的情怀。他所讲的人的个体精神自由是一个非常大的生命境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马行空”。这四个字是他的思想艺术的精髓,他的自由是天马行空的自由,是独立的,不依他、不受拘束的,同时又可以自由出入于物我之间,人我之间,这是大境界中的自由状态。我们说的鲁迅“立人”思想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个体生命自由观上的,追求“人的个体精神自由”,因而反对一切形态的对人的个体精神自由的剥夺与奴役。

北大校徽有的人说看起来象张哭脸,但在我看来却是另一番味道,圆滑的篆体,上下排列成努力向上翱翔的燕子,同时又象天空中自由滑翔的鹰。努力向上,直插云霄,体现出一种不败的傲骨。生命中最美丽的瞬间是什么?就是挣脱枷锁自由翱翔的状态,这也是鲁迅“天马行空”的内心阐释。

三、有容乃大兼容并包

立足于中国本土现实变革,执着现在,执着地上。鲁迅有一句名言:“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罢!想出世的,快出世罢!想上天的,上天去罢!灵魂要离开肉体的,赶快离开罢!现在的地上,应该是执着现在,执着地上的人们居住的”。鲁迅所关注的始终是人的精神现象,一切思想的探讨和困惑,在他那里都会转化为个体生命的生存与精神困境的体验,没有谁比鲁迅更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与现实。

这上下排列的篆体“北大”二字,形成了两个侧立人形和一个正立人像。虽然手足朝下,但却蓄势待发。其实,这也正是鲁迅正是北大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学问为人,当沉稳扎实;言谈举止,当朝气蓬勃;根须须深扎大地,枝叶要直插云天;要压得起担子,肩得起责任;要放得开手脚,闯得出天地!

四、动静相容简洁均衡

从立意上,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可谓完美,一切设计都来源于心的体验,审美的自然。在于型,也充分体现了西学对鲁迅先生的影响。易于识别是标志设计的一大原则,这决定了标志设计形式要力求简洁的特殊要求。所谓“简”,就是要简练醒目;所谓“洁”,就是要清晰明了。简洁不是简单,简洁作为艺术法则是将复杂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之中,用尽可能少的结构特征把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的整体,它意味着量的减少,质的增加。简洁的圆形轮廓,极少的中文构成,显示了鲁迅对于审美的强烈定式与感触。人性化与个性化只在这一中一西,醒目的寥寥几笔方寸之间完整体现。在有限的平面内创造出完整、美观,独具个性,准确的传递学校定位的内在信息。对称的图形来源于传统的造型审美,给人稳重、踏实的心理感受,展翅飞翔的燕子,充满青春活力,简洁明快的形象表现一种安定、平衡的美。

鲁迅先生1917年8月设计的北大标志风风雨雨近百年,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了它独特的自身价值,准确表达北大作为中国第一学府的文化理念、思想内涵,形成社会、公众认可的极具生命力的设计。至今,在新时代的北大,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时刻稳步国际尖峰,沿袭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将标志的颜色规定为代表中国的红色,并命名“北大红”。

猜你喜欢

校徽鲁迅个体
校徽隐藏着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鲁迅,好可爱一爹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鲁迅《自嘲》句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大学校徽设计的形体分析*
火了高校校徽
校徽并没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