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思政理论精品课程教学效果

2009-06-20郑显理

消费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效果

[摘 要]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对于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实际,分析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求教学方法要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

[关键词]创新 教学方法 思政理论课 精品课程 教学效果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研究项目“省级精品课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61758;0606133-F)

作者简介:郑显理(1973-),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部主任,“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主要成员,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一流的教学效果和一流的教学质量,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失去了根本和基础。

长期以来,浙江理工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按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教学规律研究,2003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一门思政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课程” 称号,是浙江省本科院校目前唯一的思政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并被评为浙江省本科院校唯一的思政理论课省级教学团队。教师中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人评为省级教学名师,1人评为省级教坛新秀和省经济技术创新能手(教学),1人被评为省“两课”十佳教师,在2007全校大学生评选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中, 5人榜上有名,占到全校11人的46%,教师的教学事迹被《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等报刊多次报导,被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中华网、新浪、搜狐、网易、中国教育信息网等50余家新闻网站转载报导,曾多次获得过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要注重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既传授知识,又传授研究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这就要求教学方法要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紧密联系、分析社会热点。

一、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为目标的启发式教学

长期以来,思政理论课堂教学“灌输式”或者所谓“填鸭式”教学方法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只是被动地充当观众或者听众,截然分离的教与学,没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教学主要是一种综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的激情,树立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培养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一)国内外时政要闻评论教学法。教师在每周的第一次上课前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教师点评一周来的国内外时政要闻,做成PPT新闻链接,里边既有文字报道,又有图片和视频新闻,能够使学生掌握国内外大事,并结合课程有关理论进行适度的拓展讲解,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好地联系国际国内实际,以培养同学们的宏观思维和国际视野,潜移默化地培养同学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诱发同学们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学生反响很好。

(二)问题导向型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思想把教师放在主体地位,而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地位,这种方法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进取的精神。题导向型教学法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教师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教师的提炼和概括,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得到拓展和延伸,学生的兴趣得到强化,能力得到发展,优势领域进一步拓展。

(三)Seminar式教学法。Seminar一般指讨论会、讲习会,是由教师选取课程教学中的若干重要理论,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更好地依法治国等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创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质疑和批评,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思想碰撞往往让学生记忆深刻,获益匪浅。在具体操作中,一方面要注意选题必须有足够的讨论空间,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知识和认知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好民主和谐的气氛。

二、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研究式教学法

研究式教学法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

(一)课题制教学法。由教师选取教学中的重点,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完成相应的研究论文或调查报告。这种教学方法能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创新思维,深化对所学政治理论的理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课题研究+学生自制PPT+课堂发言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突破传统教学误区、寻找创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是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的转变,可以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目标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以及说服力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以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中,结合各章内容选择经典案例,剖析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来加深对所学理论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目标的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参与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一)课堂辩论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将每章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精选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和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其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前一周布置讨论或辩论题,让学生围绕讨论或辩论题目去查找资料、撰写发言提纲或发言稿,然后进行学生课堂讨论,教师引导点评。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主题演讲式教学法。教师预先布置能够充分体现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社会热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做5分钟左右的主题演讲,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参与和协作教学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寻找和体验学习的乐趣。一般抓好“启”(教师启发)、“读”(学生阅读材料)、“写”(学生写心得体会)、“讲”(学生课堂演讲)、“结”(教师总结分析)五个环节,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准备认真,发言踊跃,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答记者问式教学法。广泛选取反映课程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备选话题,由教师作为答记者问方,学生提问,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提高学生联系实际、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法

思政理论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必须加强实践环节,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为了使教学更有实效和针对性,先后建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等5个实践基地,以及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秦山核电站、上海浦东新区、华西村等10个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联系点,这些实践基地与实践教学联系点都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典型。社会实践的足迹遍及8个城市,课程的实践教学经验,多次对兄弟院校作过介绍和交流,得到了高校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实践教学还曾获得了2004年度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的社会实践教学方法有:

(一)集体参观考察法。主要是利用教学实践基地和教学联系点,每学期都组织部分学生前往参观学习、考察调研,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教育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产生认同感。参观前,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参观边思考,参观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符合要求的心得体会文章,组织集体交流与讨论。

(二)分散社会调查法。以学期教学内容为理论指导,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为社会调查内容,由学生根据自身的优长、兴趣和爱好在预先布置的社会调查选题范围中选择合适的调研题目,组成社会调查小分队,在教师指导下,分散调查,撰写社会实调查论文,对优秀的调查报告,请学生上台讲解或推荐到校报等报刊上发表。

(三)优秀科教音像资料辅助教学法。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书本的讲解相对理性和严肃,而科教音像资料就比较感性和活泼,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的视频、录像、图文资料等,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起到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效果,能起到教材的理论讲解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专家学者专题讲座教学法。邀请较有知名度的企业家、政府实际工作部门领导和学术专家就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并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提问时间,加强学生和专家学者的交流。

在组织实践教学时不搞一刀切,而是多形式多途径进行。如少数学代表统一组织集中进行,大面积学生自行分散进行;少数学生代表安排双休日到基地集中参观考察,大面积学生安排在“五一”、“十一”长假和寒暑假自行分散进行,较好地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人数多、经费少、统一安排难度大等困难,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以提升教学时代感、充分运用教学资源为目标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法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要求和目标。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规范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很好的效果。课堂上使用高质量的、有丰富翔实的影音资料、图片资料、案例分析资料的自制教学多媒体课件。课程所制作的《概论》课教学多媒体课件,已在浙江省50余所高校推广使用,并已经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反响良好。

(二)网络教学法。资源的网络共享是精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网络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按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途径以达到自身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些优点是传统教学教师难以达到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组制作了精美的课程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了网上学习理论的平台。本课程网页中开有师生论坛,师生随时可以在线相互交流。学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上网进行资料查询、观看时事新闻、讨论社会焦点问题等。课程网络教学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时代感的教学内容,丰富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扩大了信息量,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目前点击已逾9万次。

六、以拓展学生素质、全方位育人为目标的第二课堂教学法

第二课堂在大学教学中具有正规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第二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展开系列开放性活动,备受广大同学的欢迎和喜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共同构成了思政理论课育人系统。

(一)担任学生社团指导老师。思政理论课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不仅要高度重视搞好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而且高度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第一课堂教育教学主要做好理论学习和积累,第二课堂重在努力拓宽育人途径。多年来,教师担任了15个校院两级各种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工作。有教师担任校辩论队指导老师,使辩论队连续三届获得“长三角6高校辩论赛”金奖;有教师指导的学生科研团队获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教师中有1人评为挑战杯省级优秀指导教师,1人评为省级优秀社团教师,4人评为校级优秀社团教师,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积极开设各种讲座和报告。任课教师多渠道参与了学校的人文大讲堂、大学生素质培养、社团学生团队精神构建、校大学生读书节、大学生生涯规划等数十种讲座和专题报告,并承担了校内党校、团校、社团、读书会等大部分的教学、讲座以及辅导任务,全面拓展教学团队的育人功能。学生中影响很大,反响很好。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培养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拓展了知识,很好地起到了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谭劲松,肖香龙,课题制教学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2]韩振亮,关于“精品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兼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建设[J]高教探索,2004(2)

[3]陈潭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