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步探索我国现行的声乐教学

2009-06-20

消费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歌唱声乐音乐

顾 潇

[摘 要]声乐教学要加强声乐部分教学能力的培养,积极改革探索声乐教学新颖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的教学,从多方面弥补传统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声乐教学 教学改革

当代中国的音乐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启蒙音乐教育阶段,也是音乐专业的入门阶段,以形成规范、科学、正确的演奏或演唱习惯为教学目的。因此,简单的练习曲目便成为唯一的授课内容。结果学生虽对音高、节奏等基本概念有了明确认识,但难以体现出“乐感”上的良莠参差。二是中等音乐教育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音乐素质具备、完善阶段。学生经过启蒙阶段的学习后,进入音乐学校学习音乐的初级理论、视唱练耳、音乐常识及比较浅显的美学理论。这样,学生接触到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专业技能通常有明显提高,并开始注重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学生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会表现出“天赋”的差别。因此,教师应格外注意因材施教。三是高等音乐教育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中,将具备立体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不再是学习重点,而是能深刻、准确、细腻地表达音乐作品,并且赋予作品生活化体验、个性化诠释,形成独特的风格、趣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

声乐教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也是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音乐教学一般是采取个别授课形式,一对一教学,这无疑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目的明确,完全符合专业特点。长期以来,我国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导致声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人才培养周期长,甚至最终难以成才,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大批声乐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实行有效教学、改革声乐教学势在必行。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

一、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声乐歌唱是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本专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声乐课一般是贯穿始终的。声乐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歌唱发声呼吸训练,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具备演唱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曲及创作歌曲的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往往在课上不能声情并茂的范唱使学生体验到歌唱艺术的美。

(二)声乐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音乐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整体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源分布地区来讲音乐系的学生有半数来自于广大农村,将来他们中的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将回到农村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设备相对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下,声乐歌唱能力是上好音乐课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三)声乐课教学在教材使用、授课方式、课时安排以及师生配置方式等方面亟需改革探索。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迫使艺术院校也扩大了招生规模,从而造成了教育设施的明显不足、滞后,经常可以看到五六个学生共同使用一间琴房,而练习所用的钢琴有些因年久失修而无法使用。同时,由于学生数量增加,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并且工作量增加,无法满足“一对一”单独授课的需求。有些教师便只讲“理论”、“方法”,只唱一些简单的初级曲目,最后使学生变成了只懂得“理论”却不会发声、歌唱的学唱者,使所唱歌曲变得浅薄、苍白,没有情感和表现力。

二、声乐教学需要改进的措施

(一)要求学生不仅能讲授科学的声乐理论知识,掌握科学声乐方法,还应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因此声乐教学必须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声乐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因而对教师的要求更为特别和苛刻。这就对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要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理想;其次声乐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并不断充实和提高;最后要让自己的专业素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悟性、意念、感觉、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教学上的复杂性,这是任何艺术教学所不及的。不同的人就如同不同的乐器,作为操纵乐器的教师需要根据他们的差异,分析研究,因材施教,让不同的乐器都能发出较为理想的声音。这就更需要声乐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声乐教育的改革是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这是关系到我们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前途的大事,在理论结合实际思路的指导下,应深化声乐教育改革的研究,切实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1.教学观念的转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声乐教学的定位问题,教育工作者认为,在新世纪,我们必须明确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优秀的音乐师资人才,而不是专业的音乐表演人员。多年来,高师都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艺术表演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这并不适合师范类的声乐教学。2.教学模式的转变。新的世纪,随着高等学校扩招,学生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大多数研究者指出了这一点,并提出了要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授课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观点。声乐教学中“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单独的授课形式。这种授课方式个性化较强,强调你教我学,我说你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观摩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教学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却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3.教学导向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等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也受到国家的重视,成为了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建设重点,而现有的普通高校的体制中,声乐教学的实践普遍不被重视,专门开设实践课程的高等院校不多,基本上以讲座形式或在学生毕业实习一两个月前笼统地进行讲授学习,使得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难以适应社会和实践单位的要求。

国际政治形势正在逐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这要求我们的声乐教育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这要求我们的声乐教育要与社会更紧密地联系,新形势的变化给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观念去接受它,解决它。

参考文献

[1]洪英,牛少岩; 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J]; 内蒙古艺术; 2002年02期; 71-73

[2]王海峰; 略论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学生潜能开发[J]; 淮海工学院学报; 2000年S1期; 89-91

[3]王世兰; 歌唱中的心理调控及应用[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05期; 83-85

猜你喜欢

歌唱声乐音乐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
音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