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

2009-06-20孙丙柱鞠广润

消费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应收账款成因对策

孙丙柱 鞠广润

[摘 要]应收账款既是企业资产营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目前许多企业应收账款一直居高不下,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后续发展能力。应收账款一直是扰乱我国的经济秩序与经济建设的一大杀手,是形成各种债务恶性循环的根源,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学习,深入的分析了应收账款的成因并提出了切实的解决措施,为读者提供了一些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应收账款 成因 对策

一、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成因

(一)竞争意识差以及经营理财观念不强,其经营行为的制度性缺陷是产生应收账款最根本的直接原因。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要想使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就要采取先发货后付款方式。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所注重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缺乏理财意识和经验。许多企业往往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及销量,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而忽略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二)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不够了解。信用机制不健全是形成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许多企业还没有形成诚信经营的价值理念,没有制定有利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帐政策。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资金状况及经济合同履行的基本情况也缺乏应有的了解,于是轻易地将产品赊销出去,却无力收回。再加上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企业自己“要帐难”,诉诸法律又“难执行”的状况,这种法制环境也纵容了欠款者的拖欠行为,使有些企业在资金紧缺,又借贷无门的情况下纷纷效仿,三角债越积越多,结算资金相互占用逐年上升,深陷“债务链”难以自拔。

(三)坏帐核销管理不到位。有些企业在发生坏帐后,对坏帐进行审计监督的力度不够,或者没有进行审计以明确其责任。发生坏帐时,这些企业往往能积极提出账务上的处理意见,却很少或很难追究其直接责任人的经济、民事或刑事责任,坏帐损失中隐含的问题很少曝光。

二、应收账款带给企业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和信誉。“信誉”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足的基石。销货企业由于产品质量低劣,售后服务不佳,影响货款回收;而购货企业不讲信用,不能按期支付货款,更有甚者赖于偿还债务。这两种情况都极大的影响企业的信誉。信誉不好,必定影响企业之间的正常经济往来,势必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要想挽回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了。由此可见,“信誉”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导致了资金状况的恶化。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企业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款及垫付股东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

(三)延长企业的营运周期。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合理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加强销售人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其风险意识。销售人员素质高低、诚信观念、职业道德对销售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靠的营销队伍的执行企业销售政策的关键,是防止职务犯罪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要经常组织营销人员进行以风险意识为主的职业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和业务培训,使销售人员能甄别客户的信用度和区别商品是否热销等,采取合适的结算方式,结算方式包括现款现货、银行承兑汇票、托收承付、赊销等。对于信誉较好、业务往来频繁的客户以及滞销产品,可以采用非现款现货的方式,包括提请审批授予一定的赊销额度。在组建营销队伍拟定竞聘上岗标准时,要以职业道德水平为重,定期进行业绩考核。

(二)制定帐款回收的激励制度。企业根据应收账款的数额和对回笼风险的评估,将赊销业务与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制定一定期间回笼金额任务,督促相关人员及时组织清收,对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回笼任务的给予奖励;对责任范围内的赊销业务,未能按期回笼的,要扣减奖金,甚至暂扣工资。实行各自的责权利协调性行动,各负其责;切合实际的奖惩制度,可以提高营销人员和职能部门清收的积极性。

账龄分析是确定应收账款管理重点的依据。账龄分析是一种筛选活动,用以确定应收账款的管理重点,确定超过合同或信用政策规定的应收账款所超出时间是多长,其原因何在。财务人员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如销售地区、销售人员、账龄区间等计算结构比率,确定出回收率低的销货账及账龄区间内比例最大的应收款。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或按照账龄长短,或按原因分析所揭示问题的严重性,或按应收账款的地区、行业分布,提出应收账款的管理重点,并据以按轻重缓急,编制应收账款催收计划,有效、快捷收回应收账款。

账龄分析是编制和实施账款催账计划的基础。应收账款催收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首先是核对账目。财务人员应根据账龄分析表上列示的购货单位,按重要性原则依次排列,核对帐目,确定应收账款的数额。其次是分别情况,督促催收。对账龄时间长,困难大或有特殊问题的应收账款,财务人员应提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安排时间或组织有人催收;对购货方违约形成的长期未决的款项,二年以上的金额巨大款项,财务人员应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请企业管理决策人员采用法律手段解决。财务人员编制的应收账款催收计划及时报送销售部门、企业管理部门,以期得到他们的相应积极配合。

(三)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清收完成情况,要由财务部门提供数据,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评价,报总部领导进行审批后进行奖惩和追究责任。这样能有效防止弄虚作假,体现内部控制和公平合理。同时能防止越权审批和越权行使销售职能,杜绝职务犯罪。

(四)权责分明,责任到人。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对越权行使职权,导致出现应收账款失控并进而形成巨额坏账损失的,可以要求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予以经济赔偿,但是,对于存在营私舞弊,与客户串通一气,回收账款中饱私囊的相关人员,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由于对客户信用判断失误,金额巨大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可以诉诸法律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此外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确因无望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核销后,应本着“账销债存”的原则继续清收,一旦收回,应及时入账。

参考文献

[1]张文峰,应收账款回收的策略[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02)

[2]毕飒,浅谈企业应收帐款的管理对策[J]消费导刊,2007,(08)

[3]王京嫒,加强应收帐款管理 减少企业呆坏帐损失[J],山东煤炭科技,2008,(06)

猜你喜欢

应收账款成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