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2009-06-20周惠娟

消费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消费需求收入分配影响

周惠娟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消费需求持续不振,2008年政府为扩大内需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本文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格局及当前消费需求的特点,分析了收入分配失衡制约着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

[关键词]收入分配 消费需求 影响

一、我国当前消费需求的特点

(一)消费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动力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逐步增强。首先,消费需求是真正的最终需求,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其次,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更多地依赖于消费需求的快速稳步增长。

(二)消费需求仍然是经济增长中份额最大、最稳定的需求

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份额最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与投资相比,消费需求波动幅度较小,是经济增长中最为稳定的因素。

(三)最终消费率及消费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最近几年,我国总消费增速严重落后于GDP增速。2001年以后,GDP年均增长12.6%,而最终消费总量年均增长8.6%,比GDP增长慢4个百分点,同期投资需求以超过GDP5.6个百分点的高速增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长一慢一快形成鲜明对比。[7]消费需求增长慢于GDP增长,导致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即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下降。

二、三种常见的个人收入分配类型

学术界通常将一个国家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状况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铁饼型,二是尖帽型,三是橄榄型。

铁饼型收入分配的特征是中间的最高收入人群和边沿的最低收入人群没有什么差别。其可能的有利之处是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平等程度高;其不利之处是不能做到奖勤罚懒、优绩优薪。

尖帽型收入分配的特征是社会上很少数人的收入水平远远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而有少部分人的收入处于平均水平左右,但是大多数人的收入大大低于平均水平。尖帽型收入分配的优点是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局面,鼓励冒尖和竞争;其缺陷是形成贫富分化,或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社会不稳定,经济无法持续的发展。

橄榄型收入分配的特征是小头小尾,即最富有的人口较少,社会的大部分成员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优势是便于人们之间展开竞争;但收入分配差距又没有那么大,便于实施社会救济和保障社会稳定。

三、当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首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高收入群体”是指户人均年收入在3万至6万元的家庭,其总人口超过4500万,约占城市人口的10%,全体人口的3.5%。[8]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拥有100万元以上财产的居民有100万人左右;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9]。显然,这里的100-130万最富有人口构成了中国尖帽型收入分配的帽尖部分。

其次,占另外少数人口的帽身部分,无疑就是城市广大的工薪阶层和农村少数的先富农民。这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5%左右,即4.5亿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也仅占中国 “帽尖阶层”10万元的13%左右。

再次,在占中国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低收入水平人口和少数城市贫困人口中,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国居民的收入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是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10],这些作为“帽沿阶层”的人们,仅相当于“帽身阶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30%,并且不足“帽尖阶层”收入水平的4%。于是,由帽尖、帽身和帽沿三个阶层就构成了中国完整的尖帽型收入分配格局。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尖帽型收入分配状况的缺陷是容易形成贫富分化,或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使大多数人陷入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改善的“发展陷阱”,造成社会不稳定,其结果很可能是经济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四、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宏观收入分配的失衡最主要的表现是国民收入分配存在向政府倾斜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1998年的17.5%上升到2003年的20.2%,而居民所占比重则由1998年的68.1%下降到2003年的64.8%。此外,2004,2005两年,国家财政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左右,远高于同期GDP增速,[11]但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则与同期GDP增速大体接近。

这些因素都促使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伴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的不稳定性有所增强。其二,由于收入的不稳定性和各种规章制度尚不健全,我国居民的储蓄倾向有所增强,居民消费时间跨度拉大,甚至达到了一生或隔代消费的程度。例如在耐用消费品方面,高收入户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由于拥有量的基本满足使有支付能力的高收入户没有或较少有这方面的消费需求,而有这方面消费需求的低收入户却没有支付能力,从而造成了总体上的消费能力不足。而同时我国居民长期平均消费倾向的稳定性日益增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节节攀升。这种储蓄倾向的增强部分地抵消了国家各种消费刺激政策的政策效力,使得国家的宏观调控效果,特别是消费启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五、结语

客观地说,在分配领域打破平均主义倾向,是我们推行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创举,也是保证我们改革方向和动力的稳固基石,施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理念的积极作用勿庸置疑。

我国目前在收入分配上,尚未实现上述两种收入分配机制的有效搭配组合。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中国的消费不振实质上是社会各个层次的分配严重平衡,最终导致了消费需求始终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如果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长期得不到纠正甚至继续恶化,不仅将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运行的健康稳定,最终也必将威胁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吴云飞,我国个人收入分配调控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宗胜,周云波,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房爱卿,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和消费政策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李姝,我国当前消费率偏低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2,04

[5]赵晓,物价敏感性的背后:收入分配日益悬殊[J]学习月刊,2008,1

[6]王绪琴,对当代屯垦资料收集和使用的几点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8,02

[7]数据来源:房爱卿,2006年4月:《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和消费政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8]数据来源:赵晓,物价敏感性的背后:收入分配日益悬殊,学习月刊,2008.1

[9]数据来源:吴云飞著:《我国个人收入分配调控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7

[11]资料来源:人民网,2006年09月12日,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70935/70938/4807827.html

猜你喜欢

消费需求收入分配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大学生网络贷款调研分析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问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浅析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对策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