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员工雇佣体系的变化

2009-06-18李宏舟

软件工程 2009年6期
关键词:失业日本工作

李宏舟

2009年4月下旬,日本大阪市49岁的失业电脑工程师饿死家中一个月以后被发现的新闻震撼了这个第二大经济强国。据报道,当警察在房东的带领下进入该男子的屋里时发现,冰箱是空的,储钱罐里的硬币已经不够一顿饭钱,各种求职杂志和一张求职表散落在地板上,这名男子已经往求职表上填好了自己的工作履历。在后来的尸检过程中,又发现他的胃完全是空的,也就是说这名男子是被饿死的。这起事件虽然是个案,但也令整个日本非常震动,因为死者并不是孤苦无依的老人,而是拥有强烈工作意愿的年仅49岁的电脑专家;而且,死者不是正式员工,而是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都没有保证的低收入群体——非正式员工。目前,日本的非正式员工约占全部劳动者的40%,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个案中反映的经济社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悲剧很有可能再次发生。

日本非正式员工的雇佣现状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的出口锐减,从而引发了国内经济增长的钝化和失业人数的增加。其中,包括小时工、自由打工者、合同工和派遣工在内的非正式员工所受的影响最为直接。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09年5月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3月31日,日本在职劳动者总数为6245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91万人(其中制造业减少42万人),失业者人数达到335万人,连续5个月处于增长状态,其中非自发失业者人数为13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2万人。

日比谷公园的“派遣村”。2008年12月底,为了帮助那些失去工作和住宅的派遣工等失业者能够度过日本的新年,民间非盈利团体决定从12月31日到来年1月5日之间,在东京最为繁华的日比谷公园搭设帐篷,免费向无家可归的派遣工等提供食宿和相应的法律咨询服务。由于申请者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当初设想的150人,达到了500人左右,主办者不得不向日本厚生劳动省申请支援。这些申请者多数为30岁~40岁的青壮年,他们有着强烈的工作愿望,但是苦于无法找到工作,同时由于经济、家庭等多种原因,不得不露宿街头。

当时,日本NHK曾经随机采访了一个青年。该青年26岁,四年前大学毕业,由于没能找到正式员工的工作,所以做了一名派遣工,两个月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一直未能再就业。从公司的集体宿舍中搬出来以后,由于缺乏担保人和工作而无法租到房子,同时,为了节省开支,该青年失业后开始在可以住宿的网吧生活,到目前为止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他的父亲是大阪市的公司职员,母亲为家庭主妇,弟弟正在上大学,因为不愿意再给父母添麻烦,所以选择了露宿街头。当时他那种无奈的表情和反复重复的一句话:“为什么26岁的我要过这种生活?”令电视台的采访记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的心情十分沉重。

变化中的日本雇佣体系。终身雇佣曾是日本劳动制度的一大特点。每年4月,各大企业通过录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高中生)来补充职工队伍,然后通过在岗培训或离岗培训,将其培养成具有企业特殊技能的公司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这些员工将在此工作一生,直至退休。在报酬方面,刚刚进入公司的员工的薪水通常低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他们的工资会不断增加,而且会在某一时点开始高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如图1所示。

在图中虚线以前,员工相当于向企业存款,而且不断增加;在虚线以后,员工开始不断取出在企业的存款,如果再加上退休金的话,基本上存款额等于取款额,或者说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基本上等于他所获得的报酬。因为员工的生活有了保证,所以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也成为主流。

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形势、年轻人就业观念的变化等原因,这种终生雇佣制的劳动体系正在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1981年日本所有的劳动力(公司董事、监事除外)为3973万,其中正式员工的比例为87.2%,非正式员工为12.8%,主要包括补贴家庭收入的已婚主妇和挣零花钱的学生等,其中男子非正式员工的比例仅为5.9%。2006年日本所有的劳动力(公司董事、监事除外)为5115万,其中正式员工的比例降为66.6%,而非正式员工的比例则升为33.4%,约为25年前的3倍,特别是男子非正式员工的比例从5.9%上升为18.5%,是原来的3倍以上。

在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中,年轻人(15岁~34岁)的就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据表明,1988年上述年龄段中的正式员工约为1400万人(占全体的87%)、非正式员工约为211万人(占全体的13%);19年后的2006年,上述数字则分别为1280万人(占全体的73%)和554万人(占全体的27%)。由此可见,年轻人中非正式员工的比例正在成倍增长。

雇佣形式多样化的原因

需求方的原因。在劳动力市场上,作为需求方的用人单位为什么开始大量雇用非正式员工呢?日本内阁府《2006年版经济财政白皮书》的资料表明,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至于为什么雇用非正式员工可以节约成本,这和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之间的差别待遇有关。

非正式员工的工资普遍低于正式员工。在雇佣之初,二者的差别并不太大,但是由于非正式员工的工资没有像正式员工那样随着年龄和技能的增加而增长,所以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的《劳动经济分析》表明,一个正式员工在工作20年以后,他的工资会是当初的2倍以上,比如男性正式员工在50岁左右的工资是18岁时的3倍,女性正式员工在40岁左右的工资是18岁时的2倍左右,而非正式员工的工资与年龄和工作年限基本无关,依然停留在当初的水平上。又如2005年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正式员工年收入达到了300万日元,其中500万日元以上的约占34%,另一方面,80%以上的派遣员工的年收入未能达到300万日元,90%的小时工和临时工的收入在200万日元以下。

企业为非正式员工的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支出要少于正式员工。以失业保险为例,2004年的调查数据表明,企业为99.4%的正式员工加入了失业保险,而非正式员工的比例仅为63%。这是因为针对非正式员工的失业保险问题,现行的《失业保险法》规定:(1)每周的工作时间要比正式员工少,但是要在20小时以上、30小时以内;(2)持续雇佣时间要在1年以上。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用人单位才有义务为非正式员工交纳失业保险金。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用人单位可以在雇佣时间上做文章,从而逃避交纳失业保险金的义务。

非正式员工的解雇成本要低于正式员工。根据日本现行法律和以前的判例,用人单位解聘正式员工时,必须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解雇正式员工势在必行,否则企业无法经营;(2)解雇正式员工是最后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管理层减薪、员工外调、募集自愿退职者、非正式员工的解聘等措施已经实施的前提下,才能考虑解聘正式员工;(3)选择被解聘者的指标等具有合理性;(4)解聘的过程合理,包括事先的解释说明等,否则解聘无效。而对于临时工、小时工、自由打工者以及派遣工等非正式员工则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随时解雇,为此付出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要少得多。

如上所述,由于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在待遇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解雇正式员工时所面临的四个条件使企业很难根据生产经营情况随时调整员工数量,从而造成了“过渡雇佣”的困境。在经济不景气时,这种“过渡雇佣”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的困境,因此,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泡沫经济破灭以后的日本企业开始积极雇佣非正式员工。

供给方的原因。2003年,日本厚生劳动省通过《关于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调查》分析了就业者选择非正式员工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有四个,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去工作、为了挣得学费和补贴家庭、没有找到正式员工的工作。的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把进入知名大企业、终生服务于一个企业看作追求的目标,所以有了主动选择非正式员工的倾向,但是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非正式员工是因为没有能够找到可以作为正式员工雇佣自己的用人单位,才不得不选择了目前的工作形式。

制度面的原因。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新法律和修改现行法律,为非正式员工的增加提供了法律保证。

在非正式员工中,派遣工的比例虽然不大,但是增长速度很快,而且一旦失业,产生的问题(失业保险)也最多。1986年,经过10年的讨论之后,日本制定并实施了《劳动派遣法》,规定软件开发、记账业务、建筑物清扫等16个领域可以实施劳动派遣制度,但是明文规定生产制造业不得实施该制度。法律实施之后几经修改,到目前为止,适用领域增加到了26个,其中包括生产制造业。而且最长的派遣时间也从当初的1年延长到了3年。

对非正式雇佣的增加产生影响的第二部法律是《劳动基本法》的修改。从保护劳动者的角度,《劳动基本法》规定合同制工人的最长雇用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否则必须作为正式员工予以雇佣。但是1990年以后,《劳动基本法》经过了数次的修改,根据目前的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合同制工人的雇用期间为3年,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5年。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解雇成本很低,所以企业可以通过轮流雇用不同的合同制工人的方式实现长期雇用的目的,但是被雇用者却完全没有对等的工作保障。当劳动市场上供过于求时,求职者常常不得不接受这种方式。2005年的统计表明,所有的非正式员工中,合同制工人的比例高达50%。

上述制度的实施使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和机器制造业大量雇佣派遣工和合同工以减少成本。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制造业的出口锐减,因此,在这些产业部门工作的非正式员工被同时大量解雇了。比如2009年3月31日,日本厚生劳动省预计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期间的失业派遣工将达到19.2万人。

雇佣形式多样化的影响

非正式员工并不是最近才在日本出现的经济现象,但是与以往相比,目前非正式员工的数量和构成有了实质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直接威胁到了日本社会的稳定和长期的发展,因此,非正式员工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贫富差距的增大。在以前的非正式员工中,家庭主妇和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她(他)们的工作收入通常不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是作为丈夫或父母收入的补充,父亲作为一家之主通常以正式员工的身份从事一项工作,有着稳定的、持续增加的收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这些非正式员工失去了工作,也基本上不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但是现在则不同,很多父亲也被迫作为非正式员工工作(男子非正式员工的比例从1981年的5.9%上升为2006年的18.5%),他们的工资不会随着工作时间和技能的增加而有太大的增长,所以与正式员工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渐渐变成贫困阶层,而且一旦他们失业,整个家庭立刻失去了收入来源,如果还有住房贷款的话,则情况会更加严峻。在年功序列和终生雇佣的体制下,日本是一个贫富差距不大的国家,但是这种现象正在随着非正式员工的增加而被改变。

适龄青年结婚率的低下和少子化的加剧。对于男性而言,日本的统计数据表明,收入的高低与结婚与否正相关。在20岁~24岁、25岁~29岁、30岁~34岁的三个区间内,年收入在200万日元以下的男性结婚率分别为8%、18%和31%。而后结婚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在700万时达到最高,分别为25%、55%和80%左右。2002年的《就业结构基本调查》表明,正式员工的结婚率为67%,而非正式员工的结婚率仅为45%,同时,对于未婚原因的调查显示,“经济上的原因”仅次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位居第二。

低收入和不稳定的工作使非正式员工不敢结婚(或者说没有能力结婚),而结婚率的低下又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的少子化现象。

犯罪和自杀者的增多。统计数据表明,失业率、犯罪率和自杀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失业率越高,犯罪率和自杀者也相应地增加。这是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犯罪以后,一旦被发现,则它可能面临失去自由和工作的危险,这对于有着稳定高收入的群体而言,犯罪意味着高的机会成本。但是对于低收入者或失业者,因为他们即使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得的收益也很小,所以他们的机会成本也相对较小,从经济学的观点可以预测,当犯罪被发现的可能性较低、处罚较小、个体收入较低和处于失业状态时,犯罪率会增加。从这个观点看来看,低收入和没有工作保障的非正式员工可能引发更多的犯罪行为,日本的数据也证明了这点。另一方面,由于收入和随时被解雇的压力,部分非正式员工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从而走上了自杀的道路,或者是通过自杀获得保险金,用于偿还房贷等,使家族成员可以有长久的安身之处。

对日本雇佣体系变化的几点思考

非正式员工和失业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的经济现象,它一方面对正式员工产生无形的压力,使其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同时也是国家发挥公共职能的重要领域。

受经济形势的影响,日本的非正式员工越来越多,但是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摊非正式员工增多带来的成本问题上却缺少完善的应对方案,从目前来看,这种雇佣方式的转变带来的阵痛更多地加在了非正式员工个人身上,政府的对策明显滞后。早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的1995年,代表日本企业利益的日本经团联在《新时代的日本经营》中,明确提出了分层雇佣的方针,即将员工分为三类:长期积蓄能力型、高度专业能力型和灵活雇佣型,其中第一种员工主要适用于企业的管理职务、综合职务和一些技术部门的骨干等,将继续采用终生雇佣制;第二种员工适用于企业企划、营业和研究开发等职种的工人,将采用合同雇佣制;第三种员工为一般业务、不同技能等,主要采用临时工、钟点工等雇用形式。

为了适应企业界的要求,为了增强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了防止更多的企业为追求低成本而将工作转移至国外,日本政府通过修改相关法律,逐步在满足企业界的要求。但是,以终身雇佣为前提的失业保险制度、政府培训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却没能做出相应的配套调整,从而使处于弱势地位的非正式员工过多地承担了本应企业和国家承担的改革成本。而这是不公平的。通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积极应对雇佣体系变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正在联合产业界和学术界展开讨论并探索改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失业日本工作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失业预警
不工作,爽飞了?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选工作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