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板与企业家

2009-06-18万江心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煤老板动机企业家

万江心

老板们坚信一个理念:“企业是我的,是属于一个人的”;企业家坚信一个理念:“企业是大家的,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

煤老板缺失的是什幻

不久前,南都周刊刊登的一篇《煤老板,为何无法成为企业家?》的文章引起人们的热议。文章指出,山西盛产煤老板,却鲜见企业家。煤老板为什么当不成企业家,因为煤老板一无商业文化内涵,二无信仰,三无创新精神。我们看待煤老板现象如同看待一场瘟疫,不明白如此野蛮的经济组织和经济现象如何在现代社会重演……他们不是企业家,而成为暴发户与血汗工厂的代名词。

煤老板的“三无”特质使之不能成为企业家。煤老板一无商业文化内涵,是指与煤老板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道德诚信、不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而是一掷千金地购买豪宅,品位低下、挥金如土的气势令人咋舌;煤老板二无信仰,因此才有令人震惊的黑煤窑童奴现象。不仅违法使用童工,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满足,有基本道德信仰的人无法做出如此无底线的事;煤老板三无创新精神,指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煤炭资源,用简陋的方法挖掘,通过煤炭的稀缺性换取大把现金。人们没有看到小煤矿出现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的创新,更没有看到技术的创新。

所以,有人说山西“盛产”煤老板,但山西最块少的却是企业家精神。

不经意间,煤老板正在以悲壮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继钢铁和航空上演了“国进民退”后,煤炭行业史无前例的大整合也在山西省热闹地进行。2009年初,山西省出台了《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到2011年,全省矿井数量减少到1000处,矿井单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到2011年,形成三个亿吨级和四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75%以上。”按照山西省政府改革计划,到2010年底,全省共有2012座煤矿要被兼并重组,其中,由山西省内五大煤矿集团兼并重组的煤矿共1161座,地方兼并重组的为693座,到2010年底,参与兼并重组的2000座矿井仅保留479座。据悉,最终整合的结果是要将山西省拥有企业主体的煤炭企业数量从现在的2200个变成100个左右,矿井数将由2598个压缩到1000个。

驱逐了煤老板,山西就能迎来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就能复苏晋商传统?如果驱逐了煤老板,迎来的是计划体制,那么山西最多回到1979年以前,而不能承接自由精神触见代商业文化。

老板与企业家的差异

在《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中,都没有“企业家”这个词。这表明,中国以前是没有企业家的,至少企业家是不受重视的。在《韦伯辞典》中,关于企业家的解释是“开设并管理公司,从事于担负风险、追求利润者”。

我国有数以千万的企业老板,一直在上演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剧情。最后能真正成为企业家的寥寥无几,大量的中小企业往往在2-3年内夭折。其实,问题的症结其实在于老板与企业家认知的差异。

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因而,老板通常做的都是短线,他们只是把眼前利益作为目标,今天我能挣到多少钱,明天我能挣到多少钱;这个项目能赚钱,那个项目不赚钱;老板能做成某件事,但造不出某种势,做不出持续发展的张力,心态总是急于求成,盲目乐观,并且总是把过去的成绩进行炫耀,而对未来市场感到恐惧。正因如此,山西煤老板们产权的不固定加速导致其行为的短期化,没有煤矿主为环境负责,为工人的生存条件负责。作为经济理性人,他们唯一考虑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赚取最多的利润,使投资回报最大化。

企业家做的却是长线,做事讲究的是系统工程。所以企业家往往把目标放在心里,这个三年我能达到什么目标,下个五年我能达到什么目标?心态是积极的,乐观的,并不在乎眼前利益,而是考虑企业整体发展的平衡;不在乎市场的竞争,而是考虑市场的发展方向:不在乎过去的成绩,而是时时刻刻考虑明天的变化;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对不同的情况设定不同的预案,让一切尽在掌握,减少盲目行动。

老板总是想法太多,今天干这个赚钱,就干这个,明天做那个盈利就做那个;即使做一件事情,也常常出发点多,顾虑多;市场不好时就随时改变政策,随时进行人员调整,随时开发新产品;为了活下去,往往不计代价,想到什么新点子,马上把以前的策略推倒从来;总是想做大做强,但缺少稳定的思路和稳健的市场策略。企业家博弈市场,注重大胜以德;拥有整合资源、合作共赢的心胸和包容的雅量;具有敏锐的商业目光,去发现别人未曾察觉的商机,对市场强调把控能力;“选择之前要谨慎,选择之后要坚持”,做市场讲究的布局,策略和执行力;以平和心态打造企业经营的根基,注重构建企业文化。

有人说,老板往往精明能干,企业家往往大智若愚。智慧的人必定精明,精明的人却不一定智慧。精明是处事机巧的表现,而智慧则是综合素质的升华,处小事者靠精明,为大事者必须靠智慧。同样是赚钱,老板赚钱靠的是精明,而企业家赚钱凭的是智慧。在很多中小企业里,往往是老板一个人精明能干,全职全能,不可或缺,而整个团队却很平庸,老板们坚信一个理念:“企业是我的,是属于一个人的”,因此,有才能的人怕超越自己因而看不上,没有才能的人却总能在老板那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企业家坚信一个理念:“企业是大家的,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家通常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打造团队,用团队的整理能力来弥补个人的能力不足。企业家永远都是求贤若渴,对于有才能的人给予更好的待遇,更宽松的环境,更多的表现机会,为其才能的发挥提供大舞台,企业家坚信“得人才者得市场,得天下”。因为企业家的智慧在于创造财富,培养更多的具有智慧的人才,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而能够“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老板终究会发现自己不可能“以一当干”。“英雄老板”只能成就小企业,只有“智慧团队”才能成就大企业。老板主要考虑是如何把事情做对做好,而企业家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必须具备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懂得资本运营,懂得产业与资本的整合。

老板成为企业家是一个巨变过程

通常,企业要想做强做大,企业经营者必须从老板蜕变成为企业家。但这并非是简单易行的事,只有当他们的从商动机发生改变,不再只是为求生存或是维持家计,而是追求创新与成长,老板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老板始终都是整个组织的物质运动的统帅和精神活动的核心,这就意味着,企业老板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特别是经商动机,时刻都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经营而言,企业家的经商动机要比老板的经商动机高尚得很多。经商动机就如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刘经营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而且,高尚的动机比低级的动机更有激励作用。

因此,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就会有瓶颈,此时,老板还是依靠自己的能力,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以个人能力管理企业,必将使企业在原有规模打转,甚至走下坡路。老板应像企业家一样,靠自身多学习,聘请职业经理人,引入专业咨询公司等来协助管理团队,管理企业,使企业做大、做强。

从老板成长为企业家,必须具备优秀的领导才能、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对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对市场进行科学化管理,对人才进行人性化管理。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因此,老板成长为企业家,是一个巨变的过程。

责任编辑:赵晶华

猜你喜欢

煤老板动机企业家
印度“煤老板”暴富背后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