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与博物馆教育

2009-06-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以人为本

吴 玲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文博事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盘和指南针。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博物馆教育工作,要求我们把博物馆教育事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把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办馆宗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博采国内外博物馆之长,拓展博物馆教育思路,加强国内与国际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合作,举办更多、更好的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陈列、展览,并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把馆内陈列与流动展出结合起来,把参观展览和开展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在全民脑海中树立博物馆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当代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 博物馆意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一面旗帜、一个主题、一个要求、三个着力”。“一面旗帜”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个主题”就是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一个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三个着力”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有力推动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推进了博物馆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文博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让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内涵和要求,在党员干部头脑中深深扎根,成为指导和推动文博事业的思想武器和动力源泉。

一、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博物馆教育事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把握

文博事业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石。我们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从理论高度上认识文博事业的重要性,让文博工作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融为一体,并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这种“发展”应该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的发展。

博物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除各级各类学校、图书馆、文化馆、剧院、出版社等以外的又一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场所。博物馆不同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特征是它的实物性、直观性和广博性。当今博物馆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博物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传播方法的创新。博物馆传播给观众的知识信息量越来越大,新科学技术含量也越来越多,知识的传播不再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互动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博物馆工作者要以这种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创新出更多富有博物馆文化特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教育功能,从而发挥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在博物馆教育中的体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概括起来说,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就搞不上去。两个文明要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集中起来就是人的问题,准确的说,就是人的素质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教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现代社会中,教育体系最主要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即素质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博物馆是实施这三种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社会整个教育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已经从“以物为本”——着重收集、保存与研究文化资源,逐步转型为“以人为本”——着重诠释与沟通历史文化资讯,服务全体社会公众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现代博物馆向全民开放,因而它的教育是全民的;到博物馆的观众是没有年龄限制的,这意味着博物馆教育是终身的;博物馆涉及更广阔的知识面,它是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和书本教育的最好补充,它属于校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范畴。博物馆教育方式生动形象,与其他教育设施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博物馆的教育以实物和事件为主,从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出发,主要采用交谈、演示和参与的方式,将教育寓于娱乐与休憩之中,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教育。总而言之,博物馆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三、科学发展观要求博物馆举办更多更好的陈列、展览

科学发展观的最终落脚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博物馆这个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社会精神产品的生产单位之一,而陈列、展览就是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特殊精神产品。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方式。博物馆应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并把握住观众真正的关注点,增强精品意识,使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体现我国当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鲜明的时代特点,真正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以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情况和公众需求,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是新时期的博物馆进一步扩大影响、发挥作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这样的现实,展览的设计者如果想创造出更有效、更令人愉悦的展示,就必须在展览的创意策划、搜集展品、编写陈列大纲和设计制作等方面,付出大量认真、细致的劳动。作为一个精美的陈列展览,在其展示过程中以独特的文物组合、巧妙的陈列方法作为表现手段,凝结着展览策划者、制作者的智慧,属于精神劳动成果。

四、科学发展观对博物馆教育的指导作用

博物馆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教育的神圣使命。在新形势下,博物馆如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呢?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本着“以人为本”的办馆宗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1世纪的博物馆学研究和博物馆事业,“以人为本”、“人与物的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与愉悦”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当今的博物馆应把“以人为本”作为办馆宗旨。博物馆教育的对象是“人”,即观众。观众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阅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需求是深浅不一、千差万别的。根据观众的多样性,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必须以观众需求作为自我定位的参照坐标,树立“观众第一”的思想,将观众视为一切工作的重心,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教育内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教育形式,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不同观众的心理状态,剖析观众的心理特征和实质,探讨影响观众的心理性因素,以便使博物馆的工作更加符合观众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的得到理想的社会效果。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等,都可以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工作上作为借鉴,逐步建立博物馆观众心理学。

有了符合观众心理的教育内容,还要有适合不同观众的教育形式。讲解服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教育最有效、也是最为普及的方式之一,它是使公众了解博物馆最好、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宣传途径。讲解员在实施这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讲解时,也应做到根据不同观众有针对性的进行,即“因人施讲”。这是使讲解不致流于形式,真正收到实效的关键所在。这样,观众就可以和博物馆开展多种多样的对话和交流,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从而最终实现博物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2.博采国内外博物馆之长,拓展博物馆教育思路

全世界每个博物馆,在文物收藏、业务实力、自我开发的能力等方面是各有侧重、各不相同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特别是文化需求的飞速增长,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如不能根据不同的观众需求及时推陈出新,很快就会因失去参观者而变得门庭冷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博物馆的实力、资源等都是有限的,但是全世界博物馆的整体水平就不同凡响。一个地方博物馆展出已久的陈列,对于另一个博物馆来说,可能就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内容创新的新展览。因此,博物馆应适应新时期的新需求,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加强馆际间的合作交流,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把馆内陈列与流动展出结合起来,把参观展览和开展活动结合起来,长期与部队、学校、旅行社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加强与国际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有益文化的引进,使观众不出国门,即可欣赏国外文化艺术瑰宝,开阔观众的文化视野。所有这些是博物馆多出文化产品,快出文化产品的解决捷径。以我们安徽省桐城市博物馆为例,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自1984年建馆以来,我们共举办各类大小展览100余个,其中自办展览60余个,如《桐城张氏后裔捐赠文物展》、《馆藏清代楹联展》、《馆藏文物精品展》等;从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引进《太平天国历史展览》;从连云港博物馆引进《海洋生物展》;从安徽省博物馆引进《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名迹(复制品)展览》、《潘玉良画展》、《窃国大盗袁世凯展》、《国旗颂展览》;同安徽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光元鲲画展》等;2005年,我们还与西安碑林博物馆联合成功举办了“文苑清韵、艺海藏珠——安徽桐城明清名人书画展”,在古城西安乃至整个西部引起了强烈反响,拉开了安徽桐城市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让桐城文化走向全国的新序幕。此外,我们还经常派专家和专职文博工作者走进校园,举行有关历史、文化、艺术专场报告会;招聘志愿讲解员,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参与社会实践和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利用博物馆这个宣传阵地,结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举办他们感兴趣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都很强的高水平的展览。我们先后举办了“桐城师范师生书画作品展”、“桐城师范师生摄影作品展”、“桐城师范师生手工工艺展”。桐城市博物馆现已成为“桐城派文化实践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桐城师范学校艺术教育基地”。今后,在馆校共建基地过程中,我们打算继续与院校开展横向交流,挖掘桐城博物馆馆址所在地——“文庙”本身的文化内涵,与高校联手编排大型“祭孔乐舞”和“六艺乐舞”,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儒家思想文化,并准备于今年10月以此向“安徽桐城市首届文化节”献礼。

3.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博物馆影响,在全民脑海中树立博物馆意识

博物馆是知识的殿堂,它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广泛,从艺术到科学,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涉及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几乎是一部完整的、立体的“百科全书”。但是,当前人们认识博物馆、利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的意识还较为淡薄,往往把它当成政治活动或休闲娱乐的场所,忽视了其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由此,我们应当认识到,普及博物馆知识,引导公众树立博物馆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博物馆、认识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是更好的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每一位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当务之急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树立博物馆意识要从青少年抓起。从长远观点来看,这样做就是为博物馆培养未来的观众,与此同时,孩子们的家长也会不自觉地跟随孩子走进博物馆来;其次,博物馆自身要加强自我宣传力度,主动介入当代文化生活,善于与新闻媒体沟通,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自己、推介自己,向社会公众传递展览信息,吸引观众眼球。还可以出版文物系列丛书,建立专门文物网站,进行文物专题讲座,从而扩大博物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总之,在全民脑海中树立和强化博物馆意识,形成人人关注博物馆、热爱博物馆的氛围,这对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发展文博事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盘和指南针。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博物馆教育工作,要求我们把博物馆教育事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把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办馆宗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博采国内外博物馆之长,拓展博物馆教育思路,加强国内与国际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合作,举办更多、更好的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陈列、展览,并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把馆内陈列与流动展出结合起来、把参观展览和开展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在全民脑海中树立博物馆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当代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出版社,2008,9.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