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艺术设计中的意会与言传

2009-06-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言传意会艺术设计

杨 静

【摘要】意会是基础,是理解的内在过程;言传让意会显性化,是外在的表达过程。意会是一个寻求言传的过程,是心灵求通而未能的感悟之始。其实,艺术设计中由意会到言传,这是语言表达的需要,也是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设计水平的需要。艺术设计是一种沟通和传达,是一种艺术的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艺术设计 意会 言传 图案设计 构成设计

言传是根据情景的需要去组织词句以表达“心之所思”,用语言材料制成言语作品。意会则是能够理解、领悟。意会直接受制于言传,这是无须论证的,条理清晰的表达让人领悟透彻,逻辑混乱会将世人不知所云。艺术设计是一种沟通和传达,是一种艺术的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设计是不能凭感觉做的,要考虑各种因素,要寻找最佳的表达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觉通过归纳总结,并加以高度概括,“翻译”成大众能够理解的有效视觉语言。设计世界如此精彩并不是天然而成的,而是汇集了不同设计思路勾勒出来的,一个成功的设计会给我们带来快乐、财富和震撼。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有这样的喜悦:当我在讲台上讲一些设计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时,学生投过来理解的目光或会心的微笑之时,我就会顿感轻松,因为学生们理解的目光和微笑就如同一个信号,告诉我他们已经理解其中的设计原理了,此时,我就会有种“心有灵犀”的被理解感。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困惑:自己感觉已经把该讲的理论知识都讲了,该做的练习也都做了,可学生设计出的作品依然呈现出迷惑状态。由此说明,在设计教学中“言传”是手段,“意会”才是设计的最高境界,能做到“尽在不言中”,我认为这时的“不言”胜似“千言万语”,也就是达到了“悟”的境界了。

“言传”是基础。比如,在上构成设计课程时,“言传”就占有极其重要的一环。授课中:“言传”的形式要符合课程的要求,而且还要有一些变化,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说教”法,“说教”是抽象的表述,如果能够联系实际,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和具体一点,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主要是从抽象形态入手,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训练,特别是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但是学生不理解学构成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用途,缺乏兴趣,缺少创意的动力与灵感,只能照抄、模仿,很难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不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要让学生领略构成设计的美感,最好的学习方法莫过于联系现实生活,用现实生活中的范例来启发和引导学生,才是最直观的学习方法,只有感受到其中的美,才能产生兴趣,激发出创作的欲望。我在授课时,常常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并且把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习作、图片资料等资料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言传”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意会”才是艺术设计者的最高境界。就拿世纪大师凡高的《向日葵》来说,至今仍能打动观赏者的心灵,正是因为他的画还在呼吸,画的灵魂还在震荡。人们一直承认凡高对现代主义色彩的自由运用,他只用视觉手段就能打动读者。其风景画内容虽少,但内涵丰富,一花一草,一房一舍,一棵树木,一轮太阳,就可完美地表达诸多情感。这“一”就容纳了作者怜悯、恐惧、躁动等激扬复杂的情绪,也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的力量。笔触的交错,色彩的交织,本身就是一种热烈,一种律动,象一团灼人的火,象一股清凉的风……欣赏过这幅画后,足以让人感受到创作者当时要表达的“意会”,这个“意会”,正是出于凡高对自然高度的感悟。由此可见,意会才是一个寻求言传和心灵求通的过程,是即将达到的感悟之始,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理解的内在过程。

《说文解字》云:“意,志也,从心音,察言而知意也。”段注:“志即识,心所识也”,“心音,会意。”又云:“词,意内而言外也。”段注:“意主于内而言发于外”。这就是说,“意”是心所知,把成于内的意用音宣发于外则为“词”,是为“言”。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明确了言传与意会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意会是言传的内容,言传是意会的体现。其实,言传与意会的关系还没有这么简单。在人的思维过程中,言传是思维的出发点,思维的凭籍,也是思维的成果;意会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

为了促进意会到言传的转化,我主要围绕这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带着课题进行有目的的考察,注重体验生活,明白意会转化为言传过程中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在设计中重视表达与创造,实现由意会到言传的跨越。

1.开展形式多样的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中心的活动。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灌输“以观察促进理解、以观察促进设计”的学习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自然有着大美而不言。”观察是学习造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成功的捷径。观察的目的,主要是从对象的表象中挖掘美的形式和特点,作为创作的源泉。观察不是走马观花地被动观看,而是要用“心”凝“神”去感悟。可以尝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然后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语言分析或者文字分析,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生活,为学生设计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2.鼓励学生多练笔。可以采用速写或出小稿的形式并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多进行构图练习,在不断的构思练习中体会创作的乐趣,从中选出自己满意的构思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创作出新颖别致的作品。教师也可以从网上或报纸上搜集一些有关平面设计征集活动和比赛,从而刺激学生对设计创作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他们发掘和表达自己情感、感悟、体验生活的能力。

3.说是语言表达最直接的方式。长久以来,大家一向感觉艺术专业是“画的比说的好”。学生在设计时总是注重画面效果,追求形式感,轻视文字说明。当问到为什么这样设计时,通常都是支支唔唔说不出理由。所以设计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说、鼓励学生说和激发学生说,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勤于表达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具有及其重要作用。以多观察、多练笔、多表达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把“意会”和“言传”理解透彻的有效途径。

当前在设计基础理论中,“意会”与“言传”最终是要表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构思。如形式美法则设计的概念很多,有和谐、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多样统一、整齐统一、调和、对比、比例相宜、非对称均衡等,这些概念既有相似性又有对比性,而且这些概念都很孤立,相互之间逻辑联系比较模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形式美作为各种形式美载体的组合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感性成分,假如对科学理性的艺术分析缺乏主动性,势必造成形式美教学中许多模糊教学语言的出现,当你告诉学生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事实上是没有把形式美的规律讲明白。我在讲授节奏与韵律这一节时,就不是单纯的只讲概念,而是让学生去体会,课上我放一些或舒缓或强烈的曲子,学生们则根据旋律应用点、线、面、色来表达,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分解和组合,形成视觉图形。解释“节奏”之后要解释“旋律”,旋律指的是感情色彩的节奏。由此又让学生体会欢快的节奏,悲痛的节奏,抒情的节奏等等,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方面都对节奏有了具体的认识。它们表达的是设计者的一种情感、观念,将意会表现到极致。

由意会到言传,这是语言表达的需要,也是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设计水平的需要。获得理性的知识,不仅可以“意会”,而且能够“言传”。这个“言传”就是注重创意。而创意能力的培养才是图案设计教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图案设计课程是可以提升表达平面美的教学活动,其延展功效在于能够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艺术天赋。学生只有设计出格调清新、趣味盎然的作品才是教学成功的唯一评价。尽管课程的各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注重学生对形式美的审美感认知水平,意味着学生直觉能力的不断提高。要求学生的作品除结合现实生活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意,这样才符合时代的要求。

设计课程要着重于“感悟”,我认为“意会”应是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对作品的理解,其次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形成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参与审美而获得审美享受。这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迫求,也是创意设计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离不开教师的“言传”,同时深入生活也至关重要。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过:“艺术家是为着从四面八方来的感动而存在的色库,从天空、大地,从纸中、从走过的物体姿态、蜘蛛网……我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必须把有用的东西拿出来,从我们的作品直到他人的作品中,”可见,从平凡的事物中去观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逐步去认识客观色彩中美好的色彩关系,和借鉴美好的形式,将原色彩从限定的状态中走出。注入新的思维,重新构成,使它达到完整的、独立的、富有某种意义的创作目的。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是长期以来设计绘画表达领域的困惑。这种困惑也让我们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盲目的追求豁然开朗,而忽视和忽略了内向性的感悟、体验、情感的发掘和表达。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将所有的东西都要求学生意会,该言传的一定要通过语言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意会是理解的内在过程,这个过程是模糊的,是难以言说的。但它并不是不能通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传递信息方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将意会形象化、直观化,然后通过语言描述和表达这种“形象”和“直观”,我认为这也是很好的言传方式。将意会直观化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如音乐、动作、表情、图片、景物以及将这些因素都能集合在一起的教学课件,都可以适时地将意会这种独特的、难以琢磨的心理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由“言传”到“意会”、由“意会”到“言传”,这是语言表达的需要,也是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设计水平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言传意会艺术设计
论柯林斯的意会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示
《星.云.海》
《花月夜》
浅析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陈思照:音乐可让两岸神通意会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意会(TASTE ITALY)正式上海成立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