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2009-06-17张莉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高职院校学生

张莉莉

【摘要】目前的高职教育发展比较迅速,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把培养目标定位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上,但却往往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必将影响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技能性人才,更需要的是具有健全思想,有创新意思,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重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 学生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近些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充分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在专门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可以说职业教育在我国正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或者说误读了“高素质”这一概念,我们必须看到“高技能”并不等于“高素质”,人文素质教育正一点点被“技能”、“专业”所掩盖,加强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也是当前高职教育迫切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分析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人文知识是最基本的内容,具体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等。

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整体状况较差。文学修养欠缺、知识面狭窄,历史知识较为贫乏,对哲学思想更是知之甚少,艺术修养爱好比较肤浅等。很少有学生自觉地补充人文方面的知识。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文精神领域,大部分学生的取向是积极进取的,但同样也存在一些新问题,如对政治思想品德课学习不够热心,甚至有逆反心理,对社会中的一些阴暗面过于悲观,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

高职学生这种令人堪忧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源于我们对高职教育的误读。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高职教育就是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很多高职院校也常常偏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甚至关闭了所有人文课程。这种教育思想也直接影响了学生自身对人文素质的认知,误以为学好技能就万事无忧了,放松或完全放弃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事实上,职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也必须是以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基础的,这一点是职业教育中我们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应该忽略的一个问题。

二、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它更重视人的思想道德、能力、个性等人文品质的培养。而目前,虽然我们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认识有了一定改观,但与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仍有很大距离,尤其是高职院校,往往为“职业”、“技术”所限,而忽略了或低估了“人”的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加强人文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同时就全球的教育来讲,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在意识领域多样化的现实面前,教育无疑要担负起人类精神领域向导的职责。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许多发达国家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的。我们的教育要想与世界齐头并进,必然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

其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高职院校中普遍有这样一种认识,即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就业影响不大。要实现高就业率,只要靠学生优秀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再加上一定的求职技巧就可以了。 事实上,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学历问题,人文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从现状来看,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在求职面试、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本专科的差异真正体现在技术或专业方面的其实并不大,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上也并不是只认一个文凭的高低。本科生之所以比高职生好就业,更多的是本科生在人文素质方面要强于高职生。因此,为了加强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必须加切实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其一,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提高认识,把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高职院校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实用性”、“技能性”上,应该说体现了自身办学的特色,其总体方向是不错的,问题是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目标,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这个问题已经被提上日程,但具体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这主要归于我们的办学主体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人文素质对学生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办学者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更新,有意识才能引领行动。

其二,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人才引入上更注重技能型人才,人文学科的教师只是个点缀。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不让人觉得有些苍白无力,而且可能会使人文教育活动徒具形式,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吸引和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然非人文学科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进行适时地进行人文知识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

同时,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人文学科的课程留有余地。当然,我们也可采用开设文、史、哲、艺术等选修课的形式补充人文知识。

其三,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配合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含非常广阔的内容,各项校园活动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它还包括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图书馆建设,甚至于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校园环境是否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图书馆是否有充足的人文书籍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校园活动是真正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还是为了配合文件精神;学生管理制度是否人性化,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些因素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构成了一种潜在的影响力。

其四,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强调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时,不能全盘效仿本科院校,其学习时间和学生既有素质都存在差异性。因此,要兼顾其人文素质的培养事实上并不容易,只有采取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才能真正见到实效。

爱因斯坦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人文素质相对贫乏的高职学生中,更是要通过人文知识传授、人本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成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乃鑫,马杰.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辽宁工学院学报.

[2]任素杰.关于加强高职学院专科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1):43-44.

[3]董广伟.关于高职院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调查及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6,(6):134-135.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高职院校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