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案教学

2009-06-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学案教学建构主义自主学习

李 蕾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阐述了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的学案教学模式。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教学策略。学案教学模式是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案教学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学案教学 建构主义 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过分强调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学习者的独立人格、自主素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何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自主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值得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案教学”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苏克曼的探究问题训练法、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人格的健全熔为一炉,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以课时为单位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学生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学生角色地位的转换。

一、学案教学模式

“学案”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题性的教学活动,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实践、讨论、质疑、思考等活动。在“学案”教学模式中,师生活动流程如下图所示。

依据上图,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示案亮标 学案导学

教师课前下发学案,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呈现与学生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这是实施“学案制”的首要条件。

2.自主学习 初步感知

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以学案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诱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感知材料。学生依据学案,借助教材、媒体,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将之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知识网络,从而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理论。

3.协作学习 理解感悟

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充分开展课堂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小组协作学习、邻组互补讨论。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4.反馈精讲释疑点拨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依据小组反馈,再作深入的知识辨析和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和方法性知识。其中,对于难度较大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借助媒体,启迪释疑,既讲思路,又讲方法,更注重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5.达标训练 反思领悟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发展方法并初步具有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中完成自测达标练习,检查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目标达成。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所学知识、规律、思维方法,进行发展性训练,最终形成发展品质。

二、学案教学策略

1.导学策略

导学策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在于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包括导入、导读、导思、导用等。

2.互动策略

(1)认识互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学习体会、见解相互交流,把学生的自学、理解、领悟、深层思考与教师的点拨式讲述结合起来,一起探讨,共同推进。

(2)信息互动——课堂教学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就是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其中间环节就是转化。信息的输出和输入与已有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它们不同程度的制约着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情感、知识与心理三者又是互相诱发、互相促进的。因而,信息的输出和输入也是动态发展过程。

(3)角色互动——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是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强调师生在目标制定、任务提出、理解感悟、辨析探讨、运用发展等过程中,一起活动。在适当时还可以由师生互换角色,改变课堂探究方式,由学生担当“小先生”上课或组织课堂讨论,老师则还原到学生位置,直接参与讨论和课堂辩论。

三、学案教学价值

1.学案教学,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

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演”的活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

2.学案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重心的转移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在充分估计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机会,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处于自觉主动的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3.学案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学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时而操作,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重组、整合能力,演讲、辩论能力,比较鉴别能力,判断是非能力,协作能力。

4.学案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学案教学中,教师不仅给学生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在指导中必须循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中发现问题,而后提出修改、完善等方面意见,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理论素质、动手能力和教学功底,迫使教师不断继续学习和进修,促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为。

总之,“学案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的特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2]郭黎岩,王元.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08,(5).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H-06200]《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案教学实验研究》,项目主持人。

猜你喜欢

学案教学建构主义自主学习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 “学案” 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谈“学案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前置性小研究” : 学案教学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