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航空机电维修人才培养模式

2009-06-17高庆收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田 伟 高庆收

【摘要】围绕航空机电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剖析了航空机电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实践两个教学体系相互交融;认识实践、技能训练、实践教学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结合实践阐述了航空机电维修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方法。

【关键词】航空机电维修人才 培养模式 专业设置 特征 应用能力

航空机电维修人才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本专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飞机与发动机的维护、维修技能,初步掌握飞机与发动机故障的分析、排故方案设计及实施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派生特殊的人才培养环境,形成特殊的人才培养规律。笔者经过理论研究并结合试飞院工学院人才培养实践,对航空机电维修人才的培养模式特征进行以下剖析。

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航空机电维修人才培养,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育。其中传授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素质是核心。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素质为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航空机电人才培养中,技术应用能力是贯穿学校整个教育工作和教学过程始终的一条主线,使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基本的航空机电维修工作。为达到这一目的,试飞院工学院航空机电维修专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调整入手,突出主线。航空机电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和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要通过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扩充航空高新技术知识,改革课程结构等方法,把专业办在社会经济的增长点和航空工业发展的兴奋点上,使航空机电专业内容紧紧把握科学技术发展脉搏,满足经济发展和航空工业发展对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

其次,用教学计划、教学方案设计来贯彻落实。为达到培养目标中应用能力的要求,近几年来,在航空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了以下几点:逐渐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已由原来的理实比例为7:3,改为1:1,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分阶段、按层次进行并且增加了综合实训项目,着力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明确将“双证书”制度纳入学生的毕业要求中,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与专业对应的岗位技能证书。

第三,以师资和教学设施来保证实现。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要努力造就既懂理论、又懂实践,并能将二者紧密融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重视实训教学建设,保证专业有功能齐全、设施充裕、技术力量雄厚的实训教学基地,能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

二、理论、实践教学体系相互交融

航空机电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教学体系,并且两个体系相互融合、无缝对接来完成。理论教学体系有公共课、基础课、专业理论课。通过理论课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认知能力,达到航空机电人才必备的文化知识水平、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完成专业理论学习等任务。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取证训练、综合实训、跟产实训、顶岗实践等等。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完成实践活动中的感性认识学习、实践基本技能训练、工程素质训导、创业精神培养等学习任务。

两个体系相互交融,不仅在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互为前提,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而且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开设融合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如开设了《飞机构造学》课程,规定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教学过程是边实习、边讲授;边动手操作、边学习深化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讲练结合、学中干、干中学等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广泛用,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认识实践、技能训练、工程实践循序渐进

按照认知规律,航空机电维修人才的培养,必须经过对生产实践的感性认识、基本技能训练和工程实践应用三个阶段。

1.生产实践感性认识教学阶段

对生产实践的感性认识是学生进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为使学生一进校就对生产过程和未来职业建立感性认识,每个班级都安排了飞机综合实习,使学生一入学就能了解自己的专业、自己的职业环境,积累职业感受。在教学培养方案中,第一学年的实践教学主要以增加感性认识为主,通过与理论教学密切相联系的实验课,用验证、测量、观察等方法提高对实践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基本科学素养并获得初步实践知识。

通过此阶段学习,使学生不仅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而且开始亲自动手操作,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始步入职业生涯。

2.基本技能训练教学阶段

基本技能训练是航空机电维修人才实践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继认识性实习之后,在教学方案中,第二学年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进行各种专业技能训练,如应知应会练习、各类课程的大作业、课程设计以及综合实践和技能鉴定强化训练。为了强化学生技能训练,航空机电维修专业课直接与考证接轨,部分理论涵盖取证应知应会内容,实习课按技能证书考试大纲进行教学。

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证书取证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毕业生当年就业率。

3.工程应用实践教学阶段

学生在经过基本操作训练,取得操作技能证书以后,第三阶段的实践活动,主要安排飞机维修实习,在飞机维护的过程中,在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跟产实习。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动手操作,维修排故,而且学习到优秀的机务作风,为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不仅学会了工艺和加工,而且学到了航空机电维修管理、安全生产知识;不仅学到了各种知识、技能,而且培养了与人合作精神,遵纪守法、敬业奉献的优良思想品质。

近年来,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西安航空职工大学试飞院工学院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断探索,在专业培养模式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专业建设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