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产生及其发展

2009-06-17应露晨黎霞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产生发展

应露晨 黎霞芳

【摘要】我国青年志愿者组织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给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变化。本文依据国外志愿者组织的产生,探讨我国志愿者组织的产生和演变历程,从目前志愿者组织的现状中,探索其今后发展的方向。从而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 志愿者组织 产生 发展

一、我国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产生

1.酝酿阶段(1949—1963)

1955年,毛泽东为广东中山县新平乡青年突击队写下了这样的按语:“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希望各地的党组织,协同青年团组织,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50年前的青年突击队在春耕生产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大的情况下组织成立的。哪里有困难,哪里的任务艰巨,那里就有青年突击队的身影,这正是现在青年志愿者的原形和精神源头。

2.萌芽阶段(1963—1979)

上世纪60年代,以及今后我国社会的一段时期,一些先进事迹人物和学习榜样都以雷锋及雷锋式的模范人物为典范,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一系列的典范,可以称得上是“志愿者”的雏形。“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同志留给我们的话,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全社会掀起了一系列学习雷锋的活动,雷锋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成长,并成为我国社会的志愿精神标志而一直延续到现在。雷锋的事迹和学习雷锋的活动就成为了我国最早的、有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志愿者活动。

3.发展阶段(1979—1990)

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我国社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社会是一穷二白,需要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在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全社会需要提倡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为祖国、为人民的事业服务。1987年民政部在全国倡导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全国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达三百万,李鹏总理曾为这一活动题词“为民解愁、为国分忧。”在这一阶段,志愿者精神和志愿活动为我国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仍需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

4.筹划阶段(1990—1994)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志愿精神和志愿活动已经为社会带来了许多新鲜气息,但是一直没有一个规范的名称,也没有一个标志性的组织机构产生。使得大多数的活动还是小规模的自发和自愿行为,志愿者活动急需走向规范。直到1990年6月,中国的第一个志愿者义务工作团体——深圳市青少年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志愿者活动组织的成立。

5.规范阶段(1994—至今)

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负责全国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使我国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揭开了新的一页。1995年团中央发出“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活动”的号召,我国开始统一协调全国的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开始向规模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

要使青年志愿者活动发挥长久的社会效应,需要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给它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其发展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新时期青年志愿者行动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向着政府参与化方向发展

1993年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志愿活动已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认可。随着志愿活动的深入展开,所涉及的社会领域增多,面积的扩大给政府的调控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志愿活动也需要政府的参与。例如,美国政府操纵着20%~30%的志愿服务项目,1985年,有1/5的志愿者把时间贡献给了政府,13.2%的美国人口——大约2300万人,自愿为地方政府或联邦政府提供某种服务。将政府行为融入志愿者组织中,从而使政府与志愿者组织相互配合,使政府对志愿者组织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调控,最终达到服务于人民的目的。因此,在政府行为的参与下,志愿者活动将会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

2.向着活动多元化方向发展

国外的志愿者活动已经扩展到社会福利活动之外的其他领域,如“扩展到学龄前儿童日托、老人日托、学龄前儿童课余活动、保护妇女、移民难民安置、社会义举、民权、社会正义、文化和艺术、社区开发、卫生和医院,如有计划地支持残疾人、艾滋病患者”等。目前,我国的志愿者活动有: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社会公益、植树造林、沙漠治理、水污染整治、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家电维修、普法宣传、体育赛事等,并随着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开展,有继续拓展的趋势,呈现多元化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3.向着专业技能化方向发展

在最初的一些普通志愿者活动方面,对志愿者素质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有服务精神和愿望就可以了,但随着志愿者活动在活动项目上的拓展,在活动领域的不断深入,需要志愿者的专业素质越来越强,技能水平越来越高。如:在奥运会组织过程中,就要做好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建立一支社会各界参与、精通业务、熟悉外语的志愿者队伍。

4.向着国际合作化方向发展

197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组建“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简称(UNV)后,在过去的30年里,已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20000多名联合国志愿者被派遣到140个发展中国家工作。我国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于1981年开始合作开展工作,该组织已向我国派遣180余名国际志愿人员,我国也通过合作向二十多个国家派遣了160余名志愿人员。随着志愿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将继续向其它国家和地区派遣志愿人员,并在多个领域开展工作。志愿活动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与窗口。

三、小结

青年志愿者服务所创造的社会价值远远超过志愿活动本身。研究和了解我国青年志愿者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展望其今后的发展,将有益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志愿者活动开展。志愿者活动呈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有助于青年实现自我价值,在满足社会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会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林洁.半世纪的青春影像志[N].中国青年报.2005-12-5(1).

[2]江汛清.中外志愿活动比较[J].青年研究,2003.(1):42.

[3]刘冰,李桂茹,潘志贤,甘丽华等携手自愿奉献共建和谐社会[N].中国青年报,2006-3-7(4).

[4]林向阳.北京奥运志愿者培训主题教育网站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体育科技,2005,(4):29.

猜你喜欢

产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分镜头脚本在动画短片创作中的应用
沥青路面摊铺离析的产生与控制
当代城市综合管理形成的背景分析
浅析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的认识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