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杀现象分析及干预对策

2009-06-17陈晓英杨舜尧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干预对策大学生

陈晓英 杨舜尧

【摘要】引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由主观的内在个体因素和客观的外在环境因素两方面组成。本文结合大学生自杀的主要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一是要重视生命教育;二是要开展自杀病学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三是要培养个体积极的认知方式;四是要提高自我行为干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自杀诱因 干预对策

2007年10月8日,《中国教育报》的报道指出:“我国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为27起,2004年为68起,2005年为116起,2006年上升到130起。”这些触目惊心的统计数据无疑陈述着这样一个事实—大学生自杀现象正逐年攀升,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一个自杀高发群体。作为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大学生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个生命的逝去都将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应给予高度地重视。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自杀原因的分析,积极寻求干预对策,对落实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大学生自杀的主要诱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提出建议和思考。

一、大学生自杀的主要诱因分析

随着大学生自杀率的提高,国内不少学者对大学生的自杀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郭黎岩等人结合“2001年以来,沈阳地区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大学生自杀案例”进行了研究,厉芳红等人对4325名女大学生自杀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刘连龙等人对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张颖等人对5所高校的2466位大学生进行了自杀倾向的综合问卷调查。综合这些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引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由个体内在的心理、生理因素和外在的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组成。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挫折

大学生处于人生中恋爱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在他们看来,爱情是浪漫、美好、幸福、独特而微妙的情感体验。然而,由于生理的不成熟,爱情对他们来说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扰的。有些学生把爱情看成了自己生活的唯一和全部,当爱情遇到摩擦、冲突等挫折,特别是遭遇失恋时,就感到心灰意冷,自卑和绝望。不是积极地找人倾诉,而是将其深埋在心底,无法自拔,以致积郁成疾,最后走上极端的道路。在自杀的案例中,有许多大学生都是因为感情一时的不顺,而轻率的丢掉了自己的珍贵的生命。

2.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近几年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迅猛增强,2006至2008年,三年的平均增幅高达18.3%,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在持续降低。仅以2008年为例,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08年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加上2007年尚有近80万高校毕业生未能就业,将有600多万大学生同时走向社会谋求工作职位。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一方面,面对的是家庭的殷殷期待;另一方面面对的则是残酷的就业竞争,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极度加剧,有的甚至不能承受其重而走向绝望。

3.学业压力

巨大的就业压力促使大学生进入大学之门便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受到学校、老师、同学的渲染以及新闻媒体的大肆炒作,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处境有了很强的危机意识。他们认为只有尽可能努力做到比他人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拿到更多的专业证书,取得更高的绩点才有可能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胜出。抱着这样的心态,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迅速膨胀。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积极的,促进大学生更注重自我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但另一方面,这种压力如果超出了大学生的承受极限,往往会适得其反,触发无助感,引发惨剧。

4.性格缺陷

性格往往影响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具体事物的反应方式,有着不良性格特征的大学生更容易使生活产生困扰和烦恼,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许多自杀的案例显示,那些胆小羞怯、内向多思,敏感多疑的人,那些优柔寡断、依赖性强、抑郁悲观,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那些缺乏自信、过分的追求完美、急躁、任性、好强的人,遇到少许的不如意就容易冲动的人,更容易在困难挫折面前丧失生活的勇气而产生自杀的意念。据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对高校学生自杀者所作的调查分析,自杀者均不同程度地具有脆弱、自卑、孤僻、抑郁、悲观、焦虑等个性障碍。正是由于他们不良性格的长期积淀,使他们在困难挫折、失意彷徨的面前走上了不归路。

二、大学生自杀预防对策

1.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以关怀生命为中心的教育,培养学生保持个人理智、情感、意志和身体平衡发展,建立自己与他人互相尊重关系,从而提升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入生观。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大学生认识生命的完整性,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并引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高尚情操、感悟生命意蕴、追求生命的价值。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强调的仍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深切感悟。因此,生命教育应该尽快步入高校课堂。要侧重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生命意识的感知、生命情感的关怀、生命信仰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升华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何以为生”,使每一个人充分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独特性、超越性和无限可能性,从而懂得珍爱生命,认识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

2.开展自杀病学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自杀多有前驱症状,如果这些症状能够被及时发现并进行积极有效地干预,自杀行为是完全可以减少的。然而,许多自杀的征兆在生活中常被同学、家属或同事忽略,如自杀者在极端行为发生前的一些暗语或行动常常不被人们作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导致自杀行为的可控制性大大降低。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注重自杀病学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如自杀意念的识别,自杀行为的监控和干预等,以便建立良好的、温暖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有效地降低个体自杀行为的发生。

3.培养个体积极的认知方式

个体的行为取决于认知,有什么样的认知结构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模式。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风格,有利于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理性地解决问题而减少极端行为的产生。

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多角度分析的思维习惯。使其学会寻找自身认知结构中的不合理信念,深刻意识到个体认知的局限性并进一步改变对事物持单一看法的思维定势。并积极引导他们采用多元化视角去分析、判断、应对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面临重大应激事件时采取极端冲动的行为方式。

其次,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归因。当面临挫折和失败时,进行理性归因,同时看到事物的两面性,避免无限扩大消极因素而忽略积极因素,避免一味地对自我和他人进行不切实际的评价。充分认识到悲观失望、愤世嫉俗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只有保持冷静,积极乐观的思考,才能将压力和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再次,引导学生积极、真实地认知现实社会。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和社会富于理想的憧憬,一旦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便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自暴自弃。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现实社会,合理接受社会阴暗面的客观存在,同时对自身的社会背景、社会层次和社会支持力量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客观地认识、承认并接受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之后,才能从现状出发,不盲目幻想,不好高務远,不自怨自艾,而是结合自身能力水平脚踏实地为自己寻找出路。

4.提高自我行为干预能力

结合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心理压力,进行相应的行为技能训练是减少极端行为发生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干预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加强行为放松技能的训练。如进行深度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静坐冥想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意象训练等,使学生在面临大的压力和挫折时,学会用放松的方法来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第二,针对各类压力源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例如,在向学生求职提供实用的求职技能技巧训练(如求职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的同时,结合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求职受挫实例进行分析与体验;适时开展处理人际冲突和情感挫折的情景模拟游戏,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并意识到人际关系和情感交往中必然存在的各种误解、冲突和矛盾,提高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人际冲突和积极应对情感挫折的能力。

第三,培养良好的生活品质鉴赏能力,提高其扩充生活空间的技能。个体生活空间的拓展为心理压力的缓解提供了一条特定的途径,要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体育、艺术、科技、劳动技术类等技能技术的培养,发现自身的业余爱好与兴趣,并坚持摸索与学习,从兴趣中提升生活品质。

“青少年好比蝴蝶,他们经历着从毛毛虫到蝴蝶之间的层层蜕变。这种蜕变充满潜能,但又很脆弱”(Cristobal Tunon)。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面临的精神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都应当责无旁贷的关注和呵护他们的蜕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营造温暖的社会支持系统,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自助和求助能力,从而弱化蜕变时的脆弱,减少致命的危险。

参考文献:

[1]郭黎岩,王冰,王洋,朱丽娜,王红艳.大学生自杀心理与行为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64-267.

[2]厉芳红,戴王磊.432名女大学生自杀因素的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儿医学,2007,(6):1732-1733.

[3]刘连龙,胡明利.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西北大学学报,2006,(4):171-174.

[4]张颖.大学生自杀倾向及相关因素调查.2007.

[5]李颖,张文孝.高校全员参与就业工作体制的探讨.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6]邓玲.论高校学生自杀现象——生命教育的视角.2008.

[7]盛秋菊,王洪涛,金良怡.青少年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

猜你喜欢

干预对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对策
医院悬挂式输液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干预对策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对策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