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国家私学观的演变及启示

2009-06-17张向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私立学校演变日本

张向平

【摘要】私立学校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响私立学校发展的因素中,国家对私立学校的看法和态度,即国家私学观占主导地位。日本的私立学校非常发达,尤其是私立大学以其所培养人才的高质量和高适应性而闻名于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日本国家私学观进行研究,可以很好借鉴其处理私立学校和国家关系间的经验。

【关键词】日本 私立学校 国家私学观 演变

私立学校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响私立学校发展的因素中,国家对私立学校的看法和态度,即国家私学观占主导地位。日本的私立学校非常发达,尤其是私立大学以其所培养人才的高质量和高适应性而闻名于世。近年来,我国私立学校迅猛发展,但是还处于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的过程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日本国家私学观进行研究,可以很好借鉴其处理私立学校和国家关系间的有益经验。

一、国家私学观概念的界定

所谓国家私学观,就是国家对私立学校的存在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国家私学观对私立学校的存在与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日本私学的产生

据史料记载,公元284年,汉学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皇室和贵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汉学的传入以及汉学家的到来,开始在宫廷里开办学问所,学习中国的经典著作,出现了最早的宫廷教育,对日本文化教育的进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和佛教经典也传入了日本,儒教和佛教相互融合,形成了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大化革新前的公元7世纪,圣德太子废除了氏族,建立起了以皇室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圣德太子还鼓励开办私塾,促进了日本私学的发展。据记载,“公元602年,百济学问僧观勒到日本朝贡,带来了历史、天文、地理、遁甲防术等书,由学生三、四人拜其为师,可以说是日本私塾的端倪。”

大化革新以后,日本开始全面学习唐朝。教育上,仿照唐制在宫廷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了贵族教育制度。到了奈良时期,贵族学校制度逐渐完善。在京城设立了大学寮,在地方的国设立国学。奈良时代虽然已经建立了大学和国学,但是由于其数量有限和对于入学身份的限制,难以满足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公元730年,政府下令鼓励开办私塾。自此,私塾的数量不断增加。平安时代初期,大学和国学发展兴盛,到了10世纪开始衰落,而此时私学得到了大发展。人们开始竞相设立私学,使本族子孙及其亲属能够接受教育。当时有名的私学有文章院、弘文院、劝学院、学馆院和奖学院,这些都是纯粹的贵族教育机构。除此以外,还有向庶民子弟开办的综艺种智院。12世纪至16世纪的室町、镰仓时代,天皇政权衰落,幕府开始操纵国家的大权。群雄争霸、战争频起,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此时,私学衰落,官学也不复存在。由家族和寺院举办的武士教育开始成为教育的主流。17世纪的江户时代,为了进一步巩固统一,加强幕府的集权统治,开始复兴儒学。各个学派间的纷争促进了学术的繁荣,私学也随之进一步发展起来。官学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成为培养统治阶级人才的主要场所。

三、日本国家私学观的演变

日本国家私学观的演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从明治维新到二战前,军国主义盛行,国家至上,形成了极端的国家主导的公共—从属型模式。二战结束后,随着国家主义的剔除,主张其独立性。加之由于美国模式的影响,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共同负责的协调—平衡型私学观。

1.二战前公共——从属型模式的形成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点,从1868年起,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强大的近代军事和巩固天皇制国家体制,对内进行军事统治,对外摆脱西方列强的压迫,明治政府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的三大政策。为了实现这三大政策,政府决定贯彻教育兴国的方略,教育成为了实现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代开始,教育目标的制定就与国家的需要密切相关。随后,明治政府颁布了各种法令、措施,来明确教育的发展方向。

1872年8月,在参考欧美教育制度和日本原有的教育制度的基础之上,文部省颁布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法令《学制》。试图建立包括私立学校在内的单轨制的学校系统,使教育的发展完全依附于国家的需要,形成国家主宰的公共教育系统。《学制》之后,日本约有4600所私立学校被改编成了公立小学,为近代教育制度的完备做出了贡献。当时,由于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不足,许多私立专门学校应运而生。之后,又颁布了《帝国大学令》、《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和《师范学校令》,确立了以帝国大学为顶端的国家主义教育体制,建立从小学到大学有机统一的官办教育体制结构。

随着国家主义的盛行,1899年颁布的《私立学校令》规定:私立学校要在“地方长官的监督”之下,私立学校的设置、废除以及设立者的变更都要得到监督行政部门的认可,当该校违反法令和破坏风俗时可令其停办。同时,该法令还对学校校长和教员的资格、学校的课程设置等都严加统治。随着教育由“英才型”向“大众型”过渡,国立教育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私立教育开始成为主要的补充。1903年,文部省又颁布了《专门学校令》,确立了相当于高等教育机关的专门学校制度。1918年颁布的《大学令》规定了除帝国大学以外,可开设公立和私立大学,此后挂大学招牌的私立学校增多,国家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私立学校的地位。

明治维新后确立了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国家主义教育体制得以完善。国家主义的推行者森有礼曾经说过,教育以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强调培养国家观念和忠君爱国的道德品质,压制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在他看来,“凡涉及学术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放在最前面。”学术的发展和国家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战前日本的私学观是在国家主义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国家的利益至高无上,私学的发展完全失去了本身的特性,开始围绕着国家的需要来办教育,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因此,战前私学的发展可谓是在夹缝中进行的,受到来自政府各方面的制约、压制,自由与民主无从谈起,只能苟且偷生,惨淡经营。

2.二战后协调——平衡型模式的形成

二战结束后,美军占领当局通过日本政府实行了非军事化、民主化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主改革。战后初期的教育改革是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基础之上,适应民主化改革的需要而同步进行的。

战后美国模式的引进在教育领域内掀起了一场学术自由、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热潮。战前的私学国家主导公共—从属型模式已不再适应私学发展的需要,民主的呼声迫切需要国家私学观的转变。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确立了以培养具有完善人格、身心健康的国民为目的的教育理念。规定“法律承认的学校,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因此除国家或地方政府外,只有法律所规定的法人才可以开办学校。”这就明确规定了私立学校的公共性。该法还规定,私立学校拥有进行宗教教育的自由。同年《学校教育法》颁布,规定了政府只有在私立学校违反法律时才有权命令其关闭学校,并取消了政府可以要求私立学校改变收支预算的权利,同时取消了文部大臣和督道府县知事对私立学校校长和教员的直接监督、任命的权利。1949年颁布的《私立学校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确保了私立学校的自主性和公益性。由于该法案的制定,私立学校获得了与国立、公立学校的平等地位,被承认是公共教育机构,具有公共性性质。1946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向私立学校提供资助。1952年由政府出资成立的“私立学校振兴会”,当年出资20多亿日元,帮助90%的私立学校重建校园。日本国家私学观开始由战前的国家主导型向协调—平衡型模式转变,国家开始尊重私立学校的自主权、提高私立学校的公共性并且开始向私立学校提供资金。

20世纪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1960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3.7%,此后几年经济的增长一直保持着高势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于高级实用人员的需求量增加,工业发展对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也相应的提出了要求。这种情况下,国立和公立学校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政府对私立学校的依赖性增强,开始把私立学校的发展引向为产业服务的道路。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转向缓速增长期,日本政府对教育进行了改革,对私立学校尤其是私立大学采取积极振兴援助的政策,增加对于私立学校的补助,解决私立学校由于经济的衰退而出现的财政危机。1975年政府专门制定了《私立学校振兴援助法》,强化私立学校的财政基础,提高私立学校的经营水平,促进私立教育的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又提出了“以自立、互助,有效使用民间的活力”为基本方针,重新确立国家与地方、与社会的关系,借助民间的活力来发展社会。前首相中曾根就曾经指出要借助民间的力量来办教育,抑制公立学校的发展。

到了20世纪90年代,社会的国际化和信息化程度加深,私学学校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获得1997年文学新人奖的都是私立大学毕业的,早稻田大学就有4人;1985~1997年早稻田大学有35人获得文学新人奖,高举榜首。私学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私学的发展。私立大学为日本社会的高学历化起了促进作用,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私学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协调—平衡型私学观最终形成。国家开始重视私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自主性、独立性的张显;关注私学的财政状况,确保私学的教学质量,同时还通过法令的颁布来保证私学发展的资金;政府对于私学的依赖性增强,鼓励开办私学,国家对私学的责任感增强。

四、结论

从日本国家私学观的形成来看,国家在私学观的形成过程中并非完全占主导地位或者是完全放任自流。私学观的形成是国家、社会的需要与私学自身发展的一种平衡过程,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种制衡关系的形成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私学来说都至关重要。同时,私立学校要有明显的公益性,政府需要实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但是又不能无端地干涉其发展,对于国立、公立和私立学校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无论国家、政府、社会还是私立学校,都是在中庸的政治哲学的指导下,实现一种日本式的民主。借鉴日本私学观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私立学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真正的民主。

参考文献:

[1]王桂.日本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12.

[2]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四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372.

猜你喜欢

私立学校演变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The State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K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