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朽木之材,不可雕也

2009-06-16王若三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朽木哈佛家长

王若三

《国际先驱论坛》网站2009年1月4日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人相信,只要小时候教育得当,任何孩子都是上美国常春藤名校的料子。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阶级家庭都在关心一件事:如何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美国一流学府。如果荀子在天有灵,现在一定是他最得意的时候,因为大多数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许多家长体会到了望子成龙的巨大压力,劝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重视子女学习的程度,真是前所未有。然而,态度真的可以决定一切吗?网站的文章不无忧虑地指出,这也许“是一种偏执的全国性强迫症”。

众所周知,人的学习能力由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中,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有的是后天形成的,有的是先天决定的。后天形成的,可以通过培养、训练来不断提高,先天就有的,也可以用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得到不断开发。比如智商与智力这两种关乎学习的基本要素,前者多半是先天的,后者多半是后天的,开发智商就可以提高智力。与其他能力先天不同一样,人的学习能力也受制于先天因素,构成学习能力的各个方面更是强弱不一,表现出来的能力就千差万别。任何一个稍有从教经验的人都知道,同样的教学手段,同样的教学环境,教学的结果却大大不同,甚至可以说班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结果。

不论是《哈佛女孩》刘亦婷,还是《从安多弗到哈佛》的殷钟睿,绝不仅仅是她们所受的教育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有骄人的智力和非比寻常的学习能力。试着让刘、殷两位的家长从我们推荐的幼儿中再选两位,用他们所谓成功的教育手段再造两个哈佛女孩或男孩,他们敢接受这样的任务吗?所以刘亦婷、殷钟睿的家长永远成不了教育家,尽管他们著作的发行量差不多和《论语》一样了,因为他们讲来讲去,总是回避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决定的因素是优生而不是优育。优生是“造矿”,优育是“开矿”,蕴藏量大,才能开发得多。矿里没货,任凭你有多好的开发条件,多高的开发技术,奈何?

常见一些重点学校优质班的老师,面对自己学生一流的成绩,沾沾自喜,真以为是自己教学有方,我们不仅要问:这是他教的吗?

社会学家兼人类学家潘光旦先生谈到教育的局限性时,讲过一个统计学上的例子,说英国皇室是一个延续了近千年的家庭,其成员所接受的教育从保姆起就是最优质的,然而皇室成员的成才率(官员除外)与同时期的英国平民一样。我们这里也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十年“文革”学校教育混乱不堪,尤其是大学基本停止了招生,“文革”结束后,几乎整个社会都在担心出现人才断档,会使科技进步大打折扣。其后的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而且当下国家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恰恰是文革中被耽误的一代。原来,科技进步从宏观上说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微观上说受制于政府的科技政策。

荀子认为人性天生恶劣,所以必须强化后天教育才能改邪归正,从善如流。出于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他写了洋洋洒洒三千言的《劝学篇》,说只要学起来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问题没有如此简单,一是多数人没有他老人家这种先知先觉式的认识水准,二是没有学习的条件,饿着肚皮,甚至连裤子也没得穿,谁还去考虑学习这种遥不可及的事呢?三是压根儿就学不会,花精力,费时日,就是学不会,不开窍。历史进步到今天,社会发展到今天,有国家作保证,前两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却突显了后一个问题,而且此问题似乎不受国家政策影响,也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无关,真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于学习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孔子就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问题没得说,学习的条件问题,孔老先生身体力行,降低学习成本(只收十条干肉,就“有教无类”),把学校教育从贵族引到民间。对于第三个问题,老人家的办法是,先把学生分成“可教”与“不可教”两类,“可教者”也不是铁板一块,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学习能力,分成不同层次,再“因材施教”;对“不可教者”,他也绝不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种不负责任的假话,而是明白指出“朽木之材不可雕”,不用白费劲了。放弃,这就是伟大的教育家!诚然,放弃可以使社会有效节约教育资源;可以使教育者集中精力,轻装前进;可以使学习者寻找更合适的社会定位,扮演更合适的社会角色,从而为社会做出本应有的更大贡献。可是这么艰难的抉择,我们能做到吗?我们主观上很难做到,客观上却成了不争的事实,从基础的普及教育到高端的精英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

问题是“朽木”仅仅是不可“雕”而已,并非无用,大自然创造天地万物都有用(这在庄子的著作中有精彩论述),如果仅从幸福感而言,“朽木”可能更强烈一些,因为“朽木”起码没有“栋梁”所承受的压力,这方面的例子在生活中太多了。从家长的角度讲,为自己的子女找到更加合适的人生选择,从而体验到更强的幸福感,既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又是教育的全部内涵。说的明白一点,孩子能做点什么就让他做点什么,只要努力了,条条大道通罗马,何况,广义地说,学习文化课不行,学习其它技能也许还得心应手,为什么非要在高考一条道上挤死呢?

猜你喜欢

朽木哈佛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朽木颂
我心中的好家长
化朽木为童话小屋
朽木不可雕
家长请吃药Ⅱ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
女儿考上哈佛 妈妈做的三件事